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五代末> 第七十四章 火藥的另一種可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四章 火藥的另一種可能 (1 / 3)

就在郭榮昏迷的這段時間裡,泗州西門唐軍主動放棄羊馬牆,龜縮回城內。

而在泗州南門,李重進雖然燒燬了南門甕城的城門,但由於城南唐軍的殊死抵抗,終究還是沒能拿下南門甕城。

夜幕降臨淮南,廝殺整日的周軍選擇了偃旗息鼓,城內唐軍也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李延慶正在帳中秉燭夜讀。

烏衣臺總部的公文、家中嬌妻的家書、江寧府烏衣臺分部的緊急情報、開封馮吉的定時聯絡......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文書等著李延慶翻閱。

最近,李延慶又多了一項研究火藥的任務。

雖說將研製火藥引線以及改良火藥配方的重任都託付給了馮繼升,可李延慶並不打算當甩手掌櫃。

李延慶畢竟來自後世,知曉後世火器的發展歷程。

若能將這些寶貴的知識靈活應用,李延慶自認為也能為火藥的進步出一份力。

點點油燈下,李延慶正在翻閱的,是唐末鄭思遠所著的《真元妙道要略》。

鄭思遠乃是活躍於唐末的一名道士,他在書中總結了唐朝時流行的各種煉丹之法,其中就包括煉製火藥的“伏火硫磺法”。

所謂伏火硫磺法,就是將碳加入硫磺與硝石之中再進行燃燒,這樣就可以剔除硫磺與硝石的毒性,燃燒之後的產物便可以用於煉丹。

這三者正是火藥的原料,有不少煉丹家正是死於三者反應後的猛烈燃燒。

在這本《真元妙道要略》中,鄭思遠提醒各位同僚在煉丹之餘一定要注意防燒傷防爆炸。

而之後的軍事家們卻從中看到了火藥軍用的潛力,經過百多年的改良,便有了如今周軍所用的火藥箭。

李延慶覺得好笑之餘,又有了新的發現。

縱觀唐朝留下的諸多煉丹著作,李延慶發現,火藥從唐朝開始,都是以粉末狀態存在。

包括現在的火藥箭,其藥包裡的裝填物也都是黑灰色的粉末狀火藥。

而在李延慶的印象中,後世也有不少粉末狀的火藥製品。

那便是小孩過年時常玩的各類擦炮和摔炮(擦炮盒子上有砂紙,擦一下就能爆,摔炮則是丟到地上就能爆,各位書友應該都不陌生)。

李延慶還記得,自己兒時曾將上百根擦炮拆開,就為了取出其中的灰色粉末在地上畫條長線,然後再點燃長線的一端,便能看到一條燦爛的火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