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五代末> 第七十三章 權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三章 權衡 (1 / 2)

“去叫王樸來。”郭榮放下奏章,高聲命令道。

郭榮目前看的這份奏章,是鳳翔節度使王景遞上來的。

月初時,郭榮採納了王樸的建議,令王景秘密聯絡秦鳳四州的漢族豪強以及各部族頭領,為伐蜀做前期準備。

秦鳳四州在此時不光居住有漢人,還有不少吐蕃部族在此定居。

自一百一十二年前,疆域囊括青藏高原、西域、印度北部等地,強盛一時的吐蕃陷入內亂,轟然倒塌後,吐蕃人就不斷從高原上向四周的低地遷徙。

到此時,吐蕃族人已遍佈隴右與河西等地區。

涼州的河西節度使,此時名義上的長官,是朝廷兩年前派去的節度使申師厚。

但據申師厚今年年初上報朝廷的奏章表明,涼州的漢人此時僅剩五百餘戶,而定居在涼州的六穀部吐蕃人卻足有五千戶之多,涼州實際上已是六穀部的勢力範圍。

六穀部的頭領折逋支,被朝廷封為吐蕃左廂押藩副使,是此時涼州的實際掌控者。

秦鳳四州中的秦州與階州的情況與涼州有些相似,吐蕃人的數目早已超出漢人,只是比例沒有涼州那麼誇張。

且居住在這兩州的吐蕃人都是些小規模的部族,沒有一個部族擁有千戶以上的人口,尚未形成涼州六穀部那樣的大勢力。

所以蜀國仍能在這一地區維持較為基礎的統治,但也僅限以州城為中心的漢人聚居地。

周朝若想要順利地收復和統治秦鳳四州,勢必就要與該地區內的吐蕃人打好關係,獲取他們的支援,這正是王樸所主張的“人和”。

王景的奏章表明,秦鳳四州的漢人飽受蜀國的嚴苛稅賦,而吐蕃人又對蜀國保守的通商策略不太滿意,兩族人民都希望周朝能夠儘早出兵伐蜀。

屆時,四州的兩族百姓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郭榮見到這份奏章後,內心沒有絲毫的波動。

伐蜀是郭榮既定的方針,無論四州百姓支援與否,秦鳳四州他都是堅決要收復的。

拿下這山南四州,就能將蜀國徹底鎖死在重重蜀道之後,周朝只需用極小的兵力便可防住蜀國,能以全力去對付南唐。

南唐對於郭榮來說,是如鯁在喉,不去不快。

年初北漢聯合契丹南侵周朝時,南唐就與契丹眉來眼去。

若是高平之戰郭榮未能取勝,南唐定然會配合契丹,興兵北襲。

即便周朝贏下高平之戰,南唐卻依然賊心未死。

南唐一方面廣派間諜進入周朝境內打探情報,另一方面繼續派出使者聯絡蜀國、北漢與契丹等國,欲圖從南、西、北三個方向對周朝形成圍攻之勢。

只是如今北漢的精銳在高平之戰中盡失,只能退守太原堅城;而契丹又陷入內亂,契丹主耶律璟手頭軍力有限,無暇南顧,南唐的計策才未能得逞。

對於攻伐南唐,郭榮是極有信心的。

三年前,割據湖南的楚國馬氏王族內亂,當時中原正處於後漢與周朝交替的混亂時代,南唐趁此良機發兵滅楚。

起初,南唐對楚國的滅國之戰進行得很是順利,南唐大軍開赴到潭州,也就是後世的長沙,馬氏便舉國投降,南唐就此將湖南併入版圖。

然而好景不長,馬氏雖降,但湖南各地的節度使卻未降,朗州常德節度使劉言起兵反唐,只花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將南唐趕出了湖南。

劉言以一鎮數千之兵,便將南唐逐出了湖南,南唐軍隊低下的戰力可見一斑。

郭榮認為,歷經百戰的開封禁軍,在經過自己嚴加整頓後,若是對上南唐軍隊,那簡直就是摧枯拉朽,渡過淮河之後,只需月餘便可飲馬長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