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順汴河緩緩南下,於三月二十四日抵達宿州碼頭。
宿州此刻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物資中轉地,周朝各個州縣庫存的糧草皆運到此地,而後轉運至淮南各地。
李延慶一行在宿州匆忙下船,弄了二十多匹馬,轉陸路趕赴壽州。
原本,李延慶是打算沿著汴河再往南行一段路程,轉陸路去濠州,再去滁州赴任,這樣路途相比繞道壽州會短不少。
可原本圍困濠州的周朝禁軍精銳,此刻已經被郭榮調去了壽州。
濠州城外目前僅有周朝的幾支雜牌地方州軍,用於牽制濠州守軍,以防濠州守軍西進救援壽州,李延慶此時若要借道濠州,並不安全。
宿州到壽州二百四十餘里,李延慶顧不得欣賞沿途江淮風光,一路快馬加鞭,只用了三日不到,就抵達了淮河北岸鳳臺縣的皇帝行在。
行在也就是皇帝出行暫住之處,此刻周朝各重要政務機構,皆於行在設立了臨時衙門。
李延慶向行在吏部衙門報備後,便再度啟程南下,去往壽州城外的周軍大營,他想向父親李重進尋求一個答案。
周軍大營位於壽州城西北的淮河南岸,地處淝水與淮河的交匯處,往北則是南北綿延近四十里的紫金山。
此紫金山並非後世南京紫金山,在此時又被稱為八公山。
李重進站在紫金山南麓的四頂山頂峰,手持一根單筒銅製望遠鏡,對準南邊的壽州城。
透過鏡片,壽州城中的防守佈置盡收眼底,就連城中大道上一名士兵手中明晃晃的長刀,李重進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眼見長刀斬下,李重進放下望遠鏡:“遭了,前幾天派進去的探子被他們逮住了,這可是趁著上次壽州開啟水門,好不容易才潛進城去的三名探子。”
吳觀站在李重進身後,面帶憂慮:“這劉仁贍守城滴水不漏,此番攻城,恐怕難有成效。”
這三個月吳觀一直跟隨在李重進身邊,親眼見到了壽州守將劉仁贍是如何輕鬆識破李重進佈置的各種詭計,以及劉仁贍是如何將壽州城經營得固若金湯。
吳觀並不看好周軍能夠在城內糧草耗盡前攻克壽州城,
“誒,這硬仗都還沒開始打,何必漲他人威風?不過是幾個探子罷了,無甚損失。”李重進將望遠鏡收攏,小心翼翼地放入腰間的一口小布袋,笑著望向身旁的李延慶:“慶哥兒,你這望遠鏡當真厲害,竟然能將那七里外的壽州城盡收眼底,簡直不似人間之物。”
“阿爹可要愛惜著用,這望遠鏡雖不難製作,但能在這四頂山山頂,將壽州城一覽無餘的望遠鏡,可就阿爹你手中這一把。”
李延慶並非虛言,在此時高倍數望遠鏡確實極難製作,廢了好幾十塊優質水晶,工匠才做出來這一把。
此番李延慶南下週軍大營,剛見到父親,李重進卻要出營視察敵情。
李延慶隨父親一路來到紫金山上,一直想向父親尋求答案,卻始終沒找到提問的好機會。
李重進咧嘴笑道:“寶貝當然要愛惜著用,現在軍中那幫撮鳥,都想借我這寶貝用用,可我就是不借,嘿嘿,饞死他們。”
說罷,李重進轉身看向東南方,指了指遠處流淌的河水:“三郎,你可曉得那是什麼河?”
來之前,李延慶是做過功課的,毫不遲疑地答道:“是淝水,阿爹手指處,就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是嘍,淝水之戰...”李重進跺了跺腳下的土地:“咱們所在之處,就是那草木皆兵的八公山,你瞧瞧,看旁邊樹林裡可有那南唐的伏兵?”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統一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帥九十萬大軍南下,勢要消滅割據南方的東晉。
東晉謝玄領八萬北府軍於淝水東岸迎戰前秦軍,並趁前秦軍半渡淝水之際,領兵衝殺,徹底擊潰前秦大軍,苻堅僅以身免,丟下大軍落荒而逃。
謝玄乘勝追擊,徹底消滅前秦大軍,收服洛陽等中原要地,最終導致前秦分崩離析,並奠定了魏晉南北朝南北分立的局面,謝玄也因為指揮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而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