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向來枯燥乏味,特別是對李重進這樣的武將來,郭榮與一幫文臣們討論的東西大部分他都提不起興趣。
偏偏李重進的本官在武將中處於最高的那一撮,按官階來站位,他就站在武官班列的最前方。
在李重進的面前,就是監督朝會禮儀與秩序的殿中侍御史。
再往前,便是當今子郭榮高高在上的御座。
所以,李重進即便已經泛起睏意,卻依舊要努力瞪大雙眼,做出一副認真聆聽的模樣。
李重進身邊站著的李筠也是如此,甚至還乘著郭榮與首相範質討論限佛時,偷偷摸摸打了個哈欠。
新年的第一個朝會,一開便是三個時辰,從矇矇亮開到了日上鄭
郭榮與眾多朝臣商議了過年休沐這七累積的奏章,併為這一年朝廷的主要政策方向定下了基調。
但這朝會還只結束了上半場,郭榮貼心地為各位大臣準備了午餐,準備在餐後繼續開始下半場。
午餐的地點,就位於這崇元殿兩側的風雨迴廊內,眾朝臣都須跪坐用餐,按照官階的高低,各級別官員的伙食也不盡相同。
這回廊下用餐的傳統,起源於唐太宗時期。
唐太宗勤於理政,早朝常常開到午後,為了照顧飢腸轆轆的朝臣,唐太宗便在殿外的屋簷和迴廊下提供工作用餐,開創了“廊下食”這一制度。
唐之後的五個朝代盡皆推崇唐制,這“廊下食”的傳統自然也是照搬不誤。
“呵,這廊下食還是一如既往的寡淡。”李筠與李重進一同來到對應的座位,打量了一眼早就擺好的食案,不由揶揄了一聲。
案上不過一碗清湯羊肉湯餅,五片薄薄的水煮羊肉,一碟醃菜,以及一碗摻了些許肉末的粟飯。
四樣吃食中一點油星都見不著,而且下午還要繼續朝會,酒當然也是沒有的。
官階高如一品的使相都只有這點伙食,與會的低階朝臣那就更寒磣了。
六品以下的朝臣,甚至連肉都沒櫻
唐朝的“廊下食”周朝是學會了,但唐朝中前期的富庶,卻是此時不具備的。
皇帝郭榮尚且節衣縮食,各衙門的餐食也是能省則省,郭榮當然不捨得為這“廊下食”破費太多。
不過李筠這些年在節鎮,著實享受了一番奢華富貴的日子。
五州賦稅在軍用之餘,每年還能給他留下萬多貫的盈餘,而這些錢大多被李筠用於享樂,光歌姬,李筠就養了五十餘人。
“過年這幾日你還沒吃膩麼?”李重進坐在李筠的身邊,揉了揉壯實了一圈的肚腩:“我倒正想吃點清淡的。”
站了足足有三個時辰,而且滴水粒米未進,李重進早已飢渴難耐,當即就拿起筷子享用起來。
極度飢餓的時候,即便是寡淡無味的湯餅,都味如珍饈。
僅用了半刻鐘,李重進便將案上四樣吃食一掃而盡。
打了個嗝,察覺到肚中不太舒服,李重進起身準備去方便一番。
早朝的這三個時辰,當然是不能去方便的,一些年老體衰的朝臣為了不在朝會上出醜,甚至連早飯都不會吃,去年就發生過數次朝臣於早朝上昏厥的事件。
李重進繞過數十名正在埋頭用餐的朝臣,徑直往廁所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