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五代末> 第一百零六章 賺錢的機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六章 賺錢的機會 (2 / 3)

拿起最上方一本薄薄的書籍,李延慶端詳著藍色封面上的兩個小楷:“論語?你送這給我幹啥,我會沒有論語嗎?”

“郎君請翻幾頁看看。”

李延慶隨便翻了幾頁,每一頁都是李延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內容。

“這有什麼特別的嗎?”李延慶皺著眉道。

呆鳥,張謙和撇了撇嘴,急言道:“看字!”

聞言李延慶仔細看了看,又用手細細摸了摸,大吃一驚:“這是印上去的?!”

李延慶如此吃驚,是有原因的。

之前李延慶的書房中,所有的儒家經典,全部都是手抄本,只有幾本佛經是印刷術的產物。

稍稍瞭解下,李延慶才知道,這時候雖然雕版印刷術已經十分成熟。

開封、洛陽、成都以及揚州都分佈有不少印書鋪,李延慶屋中僅有的幾本刊印的佛經,便是洛陽的潘家印書鋪刊印的。

但這些印書鋪一般只會刊印佛經和日曆,沒有一家印書鋪會刊印儒家經典。

無他,實在是此時民間的識字率太低,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讀書人十分稀少,刊印儒家經典賣不出去幾本,連製作雕版的錢都賺不回來,沒有商家會做虧本的買賣。

而此時佛教盛行,就算是不識字的人,偶爾也會買幾本佛經回家供著,因為佛經不光有文字,還有佛像。

日曆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是家家必備之物。

李延慶因此打消了抄襲些小說販賣的念頭。

因為即便是像宋城這般繁華的州城,識字的人都不會超過五百人,賣個錘子的小說啊!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國流行的文化產品總是越來越傾向於一般民眾。

這是隨著社會的識字率不斷提升而改變的。

小說要到明清時才繁盛,是因為那時候社會底層百姓的識字率上升了,消費者變多了,才會出現專門的小說家,和刊印小說的商家。

只有一般民眾的識字率上去了,這些產業才能存活和發展。

作為上司,當然不能在下屬面前表現得過於激動,李延慶收住了心神,語氣平緩地問道:“你從哪弄來的印刷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