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禪讓時,是前朝太后勸他接受帝位。
立郭榮當繼承人時,也是在馮道和範質的建議下決定的。
任何大事,看似都是別人在建議他做,其實都是郭威的本意,這就是在亂世做優秀帝王的奧妙所在,只有遵從大勢,得人心者,才能走得更遠。
五代中一意孤行的帝王,大多死得悽慘。
如今這事由宰相李谷提出來,簡直再完美不過了,郭榮心中欣喜,王樸是他著重培養的臣子,也是他心目中最好的樞密使人選。
不是說魏仁浦不好用,而是魏仁浦畢竟是先帝留下的,讓魏仁浦執掌軍權,郭榮總是睡不踏實。
只要此次議事之後將王樸升為副樞密使,那麼王樸代替魏仁浦當樞密使也就指日可待了。
範質也品出了其中韻味,如今再讓魏仁浦獨掌樞密院顯然不可行,但王樸擔任副樞密使又有些不太夠格。
不是說王樸的官位不夠,此時王樸的差遣是翰林學士,翰林學士被譽為是宰相的預備役,只差一兩步就能到宰相了,要說升為副樞密使倒也勉強夠格。
但是王樸在京中為官的時日實在太短了,只有半年而已,難以服眾。
範質抬頭看到了郭榮眼中期許的神色,此時殿中又復歸寂靜,所有人都在等範質的意見。
左右權衡了一番,範質緩緩說道:“臣也覺得,再讓魏樞相過於操勞,有些不近人情,但王學士經驗又稍顯欠缺,再由一位老臣同任樞密副使較為妥當。”
魏仁浦聞言,知道大局已定,自己再難獨掌樞密院,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陰沉著臉一言不發。
“那各位覺得,還有哪位朝臣可堪副樞密使的重任?”郭榮再沒去瞧魏仁浦。
“臣覺得,剛剛回開封述職的,前西京留守吳廷祚可堪副樞密使一職。”王溥提議道,這正是王溥的投桃報李。
郭榮聞言輕輕點頭,這個提議很妙,可謂是一舉兩得。
說起來,此時文武分途,樞密使一職本是武官途徑的頂點,郭威時期的樞密使王峻就是武官出身。
魏仁浦雖是書吏出身,在擔任樞密使之前,也轉了武職一路升上來,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武將對魏仁浦當樞密使頗有微詞。
因為魏仁浦從未親自指揮軍隊作戰過,外貌上也就是個文官的樣子。
要是如今文官出身的王樸再擔任樞密副使,幾乎就是在宣稱:文官壓倒了武官,以後樞密使這個位置要淪入文官之手了。
這將會引起武官們普遍的不滿。
同時吳廷祚又是郭家的老臣,資歷也夠,如今正好又賦閒在家,可謂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所以王溥的提議,甚得郭榮的心。
李谷最後做了總結:“那麼諸位是否贊同,由吳廷祚、王樸擔任副樞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