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小強當然不是故意賣關子。
對這部沒在百老匯上演多少場次的優秀作品,他能記得主要就是這幾首重點曲目,就這他也拼拼湊湊的糊弄了下。
四五天時間而已,他主要目的是為了烘托汪茜。
能湊出這十來首曲目,有些還是中森、米高拉動自己團隊幫他補齊的內容。
已經算是很讓人驚豔了。
主要還是這個題材選得太符合法西蘭人的心意,恰恰就在十年年前剛翻新了《悲慘世界》的歌舞劇,得到了全世界的好評,是巴士底歌劇院建院的初衷之一。
可能四面八方正在想積聚力量把另一座巔峰也矗立起來。
結果荊小強就橫空出世的做出來個半成品。
別以為照著改編創作電影、戲劇是個容易的事情。
因為閱讀是種充滿想象力的再創作過程,每個讀者看書的感受都不一樣,而電影、戲劇基本上就是單方面輸出。
要考慮不同形式的表現手法,上百萬字的長篇要怎麼濃縮到100分鐘左右電影,兩小時內的戲劇,還要保證舞臺背景足夠轉換。
當初荊小強為大都會歌劇院把《了不起的蓋茨比》定格成兩幕劇,這就意味著大量的刪減調整,表演重心。
後面要做的事情,都是在這個架構裡面調整。
基本奠定了他在花旗戲劇史上的地位,九十年代版本《了不起的蓋茨比》公演之後,可以說抓住了網際網路之前的戲劇餘暉,叫好又叫座。
讓荊小強在林肯中心的話語權都上漲許多,包括艾利克斯對他示好,都有歌劇院官方對指揮家的授意。
而現在他看似只拿出來十多首歌曲,卻也清晰的勾勒出了對這部名著改編的架構。
歌曲風格、展示角度、表現手法,這些都等於是劃了重點,沿著這些既定的方向再完善整部劇。
那就比各抒己見、萬馬奔騰的創意嘗試要明確得多。
所以當全場掌聲中夾雜各種“不滿”“抱怨”的起鬨時,荊小強完全端得住表情。
和汪茜、米高、中森帶著所有的演員站在舞臺上謝幕,觀眾們又不得不要求返場,要求再聽一遍剛才那些最讓人渾身戰慄的歌曲!
這就是藝術家的魅力。
為什麼說藝術家就是裝逼的典範,因為他們確實拿捏住了觀眾的熱愛,只有他們才能創造出讓人驚歎的美妙瞬間。
在全新的巴士底樂團期待目光下,荊小強和米高,中森,把總領的《巴黎聖母院》,最溫柔的《以我家為你家》,重新演唱一遍。
這回是整個劇場,整個廣場,又充滿了珍惜的心情,屏息凝神的專注傾聽,好聽!
和初聽第一次的驚豔不同,現在聚精會神的傾注情感去應和大概知曉的曲目,感受又不相同。
這麼說吧,所謂高雅音樂,和被古典樂派嗤之以鼻的流行音樂的區別,大家都是那幾個音符組成的曲目,最大的分水嶺就在於複雜的感情跟內容。
李逵那樣簡單粗暴的傢伙,只有哈哈大笑、怒而劈人兩半,所以從頭至尾不過是個被人支配的工具。
宋江心思深沉,喜怒不形於色,起碼在他能掌控的範圍,也是大哥,是及時雨,有各種喜怒哀樂跟運籌帷幄的複雜算計。
古典聲樂,就是需要帶點腦子去聽,要琢磨,要感受,這段旋律表現了什麼,不一定非要順著作者、演奏家的思路去,起碼要有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