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大劇院,展現的恰恰就是一場時代神話。
一百多年前,因為橡膠業的發達,給這裡帶來了無窮盡的滾滾財富。
所以這個彷彿在亞馬遜森林心臟裡的叢林城市,居然能夠修建起這樣一座超級輝煌的歌劇院。
可當這種原始工業浪潮過去之後,橡膠業給當地帶來的奢華已被時間沖淡得無影無蹤。
叢林依舊繁茂,這裡的人卻彷彿被整個世界拋棄了一樣,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橡膠生意,木材生意就變得蕭條不好做了。
唯有亞馬遜歌劇院仍以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高貴氣質矗立於喧囂街頭。
荊小強的到來,當然讓這裡更加喧囂了。
他自帶超過三百位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啊!
兩架747專機的闊綽駕臨,讓巴西每個州府都有的體育場搖滾音樂會廉價門票搶購一空。
也讓荊小強發函給亞馬遜大劇院表示很榮幸可以來舉辦幾場個人音樂會的時候,立刻得到對方熱烈歡迎。
已經好幾年沒有最頂尖的歌唱藝術家來亞馬遜大劇院證道了。
實在是南美窮,巴西窮,這個叢林裡的州府更窮。
但哪怕是這樣,人力資源不缺的這座州府還是把這座超級輝煌的歌劇院維護得極好。
建築外觀並不稀奇,看似平常的三層建築白牆粉窗,絕對沒有西坂牙、法西蘭鼎盛時期的精雕細琢,鬼斧神刀。
可只要順著狹小的大門走進劇院,就會驚歎這片叢林中居然藏著這樣的瑰寶。
那個年代時興的穹頂壁畫,在這裡整個半圓形拱頂,由三萬六千片弧形馬賽克拼成!
就為了便於保養,不在歲月中侵蝕脫落,用金光閃閃的瓷磚繪滿帶著巴西國旗的歷史畫面拼接而成。
然後屋面瓦來自法西蘭的阿爾薩斯,路易十五風格的傢俱則從巴黎進口。
來自意呆利的卡拉拉大理石用於樓梯、雕像和圓柱,護牆板是從大嚶訂購的。
裝有198盞枝形吊燈,其中32盞是由Murano玻璃製成的。
即便是鋪設地板的巴西硬木,也是全部運到歐洲加工,再從歐洲運回來。
窗簾及其牆面畫作著名畫家在巴黎建立,描繪了這座亞馬遜河交匯處的城市歷史。
意呆利藝術家繪製了位於禮堂和觀眾室天花板上的裝飾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