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二十分鐘殘酷的戰爭場面!
看不到大規模的俯拍鏡頭,只有區域性、個體的表現。
不是從整體上去觀看這場戰爭是怎麼在打,戰線如何推進,要怎麼才能打贏。沒有!
就像人世間的每個個體,其實都看不到時代的程序,不知道在歷史洪流中自己該幹什麼,在哪裡。只能懵懂的面對整個世界。
我們能看見自己和周遭就不錯了,哪裡知道大局。
類似荊小強當初給奈克設計的那個足球廣告,第一人稱視角的戰場觀感。才是這組鏡頭的精髓。
所以畫面中呈現出來的就是每個人物都展現出獨特樣貌。
對岸同樣也是隱蔽起來的敵軍,陰狠的等到這邊大量人員
都下水泅渡,連槍沒法舉起來還擊的最虛弱時刻,才突然也從隱蔽戰壕、草叢、石群后面發起攻擊。
被打斷了胳膊計程車兵,站在槍林彈雨中已經完全懵了,毫不遮蔽的來回走動找失去的胳膊,然後被子彈擊倒;
被打中了鋼盔的幸運兒,卻木然的摘下頭盔看著上面的凹陷還沒明白怎麼回事的瞬間,又被另一顆子彈射中頭部帶翻;
這都是細節的表現,如果是國內常見的那種大場面俯拍或者航拍,這些普通人在戰爭中的遭遇將不會帶給遠離戰爭的人任何震撼跟衝擊。
甚至還會熱血沸騰的覺得多宏偉多振奮。這才是這種拍攝方式的罕見之處。
用最真實的戰爭殘酷,表現對戰爭的厭惡。
即便有幾個從敵人的歪把子機槍、三八大蓋背後帶來的視角,看到的也不是戰場全景,充斥畫面的也僅限於河灘上的各種移動、破碎人體。
如此大場面的戰爭,攝影機緊跟每一個士兵,以近乎貼近地面的角度來拍攝戰爭。給觀眾帶來的遠不是事不關己的豪華視角盛宴,更多是心靈的悲憫。
這時候再反覆把特寫鏡頭給到伊麵那顫抖的手,他的面部特寫,讓我們看到每個普通人都不願面對戰爭,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肢體跟精神上雙重創傷。
可在顫抖之外,恰恰也是拿著的這點破碎玉鐲段,彷彿給足了他勇氣,一次次躍出隱蔽躲藏點,帶著明顯是個老兵的嫻熟技巧,從一盤散沙的屍體和倖存士兵中間,逐漸組織起隊伍進行反擊······
這種渲染了大量恐懼之外,再強調義無反顧站起來去面對的勇氣,才是最偉大的勇氣。比愚昧無知的蠻勇更接近人性,也更打動人性。
這可以說是好萊塢電影裡面最擅長的刻畫方式,而內地還在各種宣傳十年不回家,父母去世不歸來,非要簡單粗暴的打造成鋼鐵形象。
個體必須要為整體犧牲服務,誰更容易獲得普通人的認可呢?
這恰恰就是花旗普世價值觀最能打動世界各地聰明人去投奔的核心原因。
除了極少數擁有極高信仰的人可以視死如歸,擁有鋼鐵般的意志,絕大多數人還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有喜怒哀樂、膽怯恐懼。
可以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去爭取勝利,而不是鼓吹滅絕人性。只有抓住絕大多數人的心思,才能獲得勝利。
這其實本來一直是我們的致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