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其實準確的說是紅了一堆人。
但王峰絕對是佔據半壁火紅的那種拉開了距離。
所有滾社的樂隊都在討論分析,到底是他運氣好還是實力足。
老大真的太有眼力了。
當年好像在他什麼都不是的時候,就說過他一定會大紅大紫吧?
首先是王峰頭上沒人壓他。
自從第一期音樂報上市的時候,正好荊小強和曹菲的專輯開始在國內銷售。
荊小強提出不許在排行榜上提他和曹菲的名字。
結果收到無數讀者的憤怒來信,質疑為什麼沒有荊小強的歌。
這肯定影響到了《音樂報》排行榜的公正性。
連荊小強都沒有的歌曲排行榜,能算榜單?
第二期就不得不在頭版角落開了個小窗“鑑於本報是荊小強同志全力推動資助發行的專業報刊,旨在推廣全國音樂愛好者云云……,為避免影響公正性,荊小強同志特此宣告不參加任何本報音樂榜單,特此說明”。
是啊,荊小強的專輯,還需要宣傳嗎?
他和曹菲的鴛鴦碟專輯,hk賣99港幣,國內還是磁帶版,15.9!
良心價有沒有?!
兩盒磁帶哦!
音像出版社都忍不住在海報上這麼宣傳了,hk原版99港幣的全新專輯,只賣15.9元!
不買這個買盜版,都對不起荊小強的苦心!
賣得好,跟音樂報都沒關係。
所以真的從第一期開始,荊小強都不怎麼出現在音樂報上,不光排行榜沒有,內容裡面也儘量不出現這仨字。
畢竟他都是出現在各種國家大報跟磚兒臺新聞上的人物,真的沒必要把這個音樂報搞得像個歌功頌德的私人自留地。
很丟人的。
這已經成了整個報社的不成文規定。
於是王峰就成了在音樂報前四期出現最多的人。
因為他的歌超級多,誰投稿都不如他量大。
而最最最關鍵在於他恰好寫了一系列關於鵬圳打工廠的歌曲。
就類似他後來應該寫的《秋天裡》、《平京平京》這類歌曲風格。
過去一年多時間,在荊小強要求下,他揹著吉他在滬海、平京,以及跟隨去過很多城市轉悠體驗生活。
把他原來創作裡面有點矯情的嘶吼洗了個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