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候三子劉世廣、東輯事廠梁公公、威遠伯客卿衛羽山、寧王府長史侯獻忠、北城兵馬司副指揮使段大尤、京兆府總捕吳仁凱。”
果然,不是勳戚就是現管,沈軒心中冷笑。
大虞朝堂明面上分為三股勢力,皇族、文官、武官。
可深知內情的人卻是知道,更深層次的勢力糾葛其實遠不止三股。
景隆帝登基之前大虞朝堂明面上的勢力分為四股。分別是皇族、宦官集團、文官集團和武官集團。
自景隆帝登基後,深感前朝宦官專權導致的朝堂傾軋,所以便對以東輯事廠為首的宦官集團進行了極大程度的壓制。
都說三角制衡的權力結構是最穩定的,事實也的確如此。
宦官集團退出政治舞臺後,景隆朝確實一掃前朝的糜爛,出奇的展現出如同開國初期那般的積極向上的趨勢。
但景隆帝乃是一代雄主,雄主的普遍特點就是對權利的強烈渴望與追求。
內閣權力過大?這不行!要想辦法收回來一些。
駐守邊防的武將個個都是土皇帝?這不行!要遏制一下。
八年的時間,景隆帝透過明裡暗裡的種種操作,硬是將文官集團和武官集團的權利給壓縮削減到了極致,皇帝的權威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頂峰。
據史書上記載,以往的朝代裡也出現過多位,如同景隆帝一般說一不二的強勢帝王,可那些無一例外全都是開國君主。
似景隆帝這般強勢的中興之主,卻是史無前例的。
而更為關鍵的是,景隆帝除了是一位強勢的帝王外,同時還是一名修行天才。
史書中記載有修行資質的帝王數量也不算少,畢竟是天家血脈嘛。可這些帝王要麼是專心國事耽誤了修行,要麼專心修行耽誤了國事,畢竟精力有限,沒辦法兩頭兼顧。
可景隆帝卻是一位千年不遇的奇葩,人家是政事修行兩不誤。
一邊將大虞朝堂能抓的權利都牢牢抓在手中,另一邊修行進度也是有聲有色。
據宮中可靠訊息透露,最遲今年年底,景隆帝就要嘗試突破至第四層境界了。
朝堂諸位大佬們得知這個訊息後,心中也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大虞有可能誕生有史以來,第一位達到第四重境界的帝王。這對於樹立大虞當世最強之國的形象極為有利。
憂的則是,第四種境界的大修行者,其壽元已達到了堪稱恐怖的五百年。
一個擁有五百年壽元的強勢皇帝,這對於大虞是好是壞暫時還不好妄下定論,但對於想要有所作為青史留名的一眾朝堂大佬們來說,則絕對是一個壞到不能再壞的訊息了。
您老人家這麼能活還這麼能幹,讓我們哪裡還有發光發熱的機會啊!
於是,原本穩固的三角形權力架構在暗中發生了變化。
皇帝是皇帝,皇族是皇族,雖是一家人,但絕大多數的利益述求並不相同。
文官集團和武官集團私底下也分成了不同的派系。
目前較大的勢力代表分別是皇親、勳戚、都察院一系、駐邊武將一系、文官南方派、北方派等。
而文官系統的老大內閣和武官系統的老大五軍都督府,則因為每天就在景隆帝眼皮子底下的緣故,不敢明面上拉幫結派。
可即便如此,內閣和五軍都督府暗中的勢力也依然是不可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