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家園星球的完整生物圈部署,艦娘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對於規模小的多的地球,而且只是部分割槽域的環境生態修復,用的時間就更少了。
總共64天,也就是新曆兩個月的時間,就全部超規格完成了。
地中海到紅海的運河,寬度被拓展到了三十公里,深度也加大到了三十公里,直接變成了西奈海峽。
裡海與黑海運河變成了高加索海峽,巴拿馬運河變成了巴拿馬海峽。
巴拿馬海峽兩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面高度不同,高低相差大約50厘米,但是這根本不是問題。
巴拿馬運河最短的地方,也有二十多公里的長度,二十公里的距離上,前後水面高度相差50厘米,平均每1米相差25微米……
就算是平原地區的河流,落差也得比這個差距大,打通之後根本感覺不出來的……
然後歷史上人為原因導致的荒漠化區域,都恢復了原本存在的森林或者草原。
這種恢復是考慮了降水與徑流量,確保之後再沒有人為破壞的情況下,不會因為缺水而自己再次緩慢荒漠化。
工程結束之後,火星人沒有任何留戀,馬上開始有秩序的撤離。
此時人類的移民飛船還在太空飄著,還需要四十多天才能飄到新家園星球……
人類觀察、等待、考慮和討論了兩個月之後,終於忍不住以人類聯盟的名義,再次向火星人發出來請求。
相關訊息送到許星辰面前的時候,許星辰的心情真的有點無奈,地球人對火星人的警惕性越來越弱,依賴性也越來越強了。
如果火星人這次再幫助人類移民,把幾萬人直接送去新家園,那麼這幾萬人的生存和生活,都會長期依賴於火星人的維持。
就算是火星人幫她們帶齊了基本材料和工具,讓它們有能力在新家園自己建設農業和工業基礎,維持基本的食物和初級工業產品的自給自足,但是這個建設的過程也不可能脫離火星人的幫助。
建設基本完成之後,也仍然需要火星人的繼續支援,獲得各種高階和複雜的工業品,她們不可能迅速完成獨立工業化。
就算是火星人決定一步到位,直接搬運一千萬地球人類,加上一個完整的人類工業體系去新家園星球,這一千萬人的安置和這個工業體系部署,也需要繼續依賴火星人幫助好幾年的時間。
這個安置與建設的過程之中——以及完成之後,他們都會與地球母星持續脫節很長時間,他們會長期保持高度的獨立。
人類沒有“廉價而且便捷的跨星球交通方式”,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獲得。
所以地球人對新家園的實際掌控能力無限接近於零。
相應的,新家園人類對火星人的警惕性,卻會進一步的持續降低,依賴性還會持續的高速增長。
應該說,自從人類與火星人結束開始,這兩個趨勢就始終沒有停止過……
如果這種趨勢就這麼持續下去,許星辰感覺不需要太久,就會有人類開始反思,為什麼不乾脆加入火星人的星海聯盟呢?
如果許星辰主動引導的話,這個過程會變得更加的迅速……
以火星人和地球人的科技差距,想要把半獨立的新家園殖民地,變成星海聯盟的半獨立附庸,真的是如探囊取物般輕鬆。
許星辰覺得,地球的政治家和科學家,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