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像地面那樣,絕大部分物體的參考系,都是相對於星球表面的,運動規律相對簡單。
而太空戰艦的狀態,只要稍微換個參考系,就會發生讓人感覺到顛覆感的變化。
例如,太空戰艦相對於自己出發的太空基地,其實可以算作是一枚火箭。
太空戰艦的如果是航母,這個航母放飛的飛機,那就是二級火箭。
飛機投放的導彈,那就是三級火箭。
這導彈要是能頭體分離,那末端就是三級火箭。
所以最終的末端戰鬥部的速度,飛船速度加上飛機速度再加上火箭速度。
如果換個角度,那圍繞行星運轉的太空基地,也可以算是一級火箭,速度也可以疊加上去。
如果戰鬥的範圍很大,是在整個星系內交戰,那麼在星系中執行的行星的速度也要考慮,它相比基地也會變成一級火箭。
行星的軌道速度,也會變成戰艦和武器的初速度,方向也就是戰艦和武器的初始發射方向。
如果行星自西向東轉,戰艦離開行星之後也保持相同方向,同樣自西向東飛,那最終武器總速度就要疊加。
如果戰艦離開行星之後,以相反的方向自東向西飛,那相對整個星系就是在減速,但是相對行星確仍然是加速。
如果飛船速度低於行星軌道速度,即便是相反方向起飛,實際相對星系的執行方向,仍然是與行星相同的,只是速度慢了。
把參考系換成另外的行星,那各種資料又要再次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太空環境下,炮艦、導彈艦、航母的差異會大幅度縮小。
在無工質引擎出現之前,大家全部都是不同級別堆砌的火箭,無外乎航母多了一級可回收火箭,炮艦少了兩級火箭而已……
許星辰現在的腦子,實際是與展開的艦體同步的,艦體的計算能力是完全沒問題的。
但是自己完全沒有經驗,或者說絕大部分艦娘和人類,都沒有太空作戰的經驗。
稍微算了下炮彈和導彈軌跡,許星辰就感覺稍微有點亂。
在沒有完全掰扯清楚各種關係之前,還是不敢亂放炮……
猶豫了一會兒之後,就先把艦炮和導彈收起來,開啟球體中間的長門,嘗試放飛艦載機了。
純太空作戰用的艦載機,完全沒有任何氣動設計,都是一個個的方塊,這是為了遷就儲存空間,單艦的話就是球形了。
只有要登陸星球的空天戰機,才有類似傳統飛機的形態……
許星辰測試各種武器裝備,在太空中環繞母星飛了好幾圈。
再次回到升空點附近的時候,發現幾架空天運輸機,從大氣層內飛了出來。
許星辰知道是艦娘們追上來了,就馬上給她們發訊息,招呼她們過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