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者有區別嗎?
當然有,因為代際差距與時間沒有絕對直接對應關係。
對於追趕者而言,可能一種東西造出來之前,還落後別人幾十年呢,造出來之後直接超越了,就像類似055這種東西。
就算是這樣,那用三十年五十年來說明,不是更加直觀嗎?
實際上一點都不直觀,而且誤導性非常大。
很多人有種心理,某些專案上某些人比自己早發展多少年,那就肯定比自己領先多少年。
自己向前追趕了,對方肯定也在向前跑,不可能停下來等自己。
但是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對方就是停下來等著你。
也許等的人本來不是你,而是某個曾經的對手,也許對方只是之前跑的累了,但現在的結果是它確實停下來了。
現實不是玩遊戲,沒有一個固定的科技樹,一個個明確的發展目標等者玩家去完成。
每一項科技的最前沿,都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樣,持續性的摸索投入可能血本無歸,從而給對手可趁之機。
所以,掌控著最新的技術的先驅者,如果可以躺著獲取暴利,那麼持續性的止步不前其實很正常。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區域的社會環境,都沒有國內這麼的卷,所以也沒有國內這麼強的緊迫感。
現實中,工業上的有些東西,可能已經幾十年沒有變化了,很多地方現在用二十年前的機床,都不存在落伍的問題。
有些時候,甚至不只是停下來了,甚至出現了“科研靠考古”的詭異情況……
露西亞“考古”復原了圖160,阿美莉卡正在試圖找人“考古”,或者說是“仿古”,來複原B2的某些零件。
具體到核電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也就是三十年以來,阿美莉卡沒有建設過一座新的核電站。
冷戰時代持續運轉的9座陸上模式堆,可以算是用於驗證技術的反應堆,也全部關停。
進入新世紀之後,全球差不多80%的新核電站,都在國內……
國內的核動力相關技術,當然也是從引進起步的。
但是由於這種專案過於重大而且危險,相關專案一直處於高度嚴格的監管之中。
任何想要進入的國內建核電站的公司,都必須籤技術轉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