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出來的瞬間,現場有那麼瞬間的安靜,許星辰再次回想起了上次衝五級解析的感受。
東西當然是好東西,但這些好東西,都是在現有基本技術成熟的基礎上,向上攀登高峰的時候的產物和工具。
變迴圈發動機技術,就是為了極限壓榨戰鬥機油耗,極限提升發動機邊沿效能的技術。
現代主要的戰鬥機、大型民航客機、大型運輸機,使用的發動機大部分都是“渦輪風扇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引數:涵道比。
這種發動機的結構,類似兩個套在一起的圓筒。
內部的小圓筒內部就是內涵道,外部的大圓筒與內部小圓筒之間的空間,就是外涵道。
外涵道透過的空氣量,與內涵道透過的空氣量,兩者之間的比值,就是涵道比。
內涵道內部,裝著主軸、壓氣機、燃燒室、燃氣渦輪,這些渦輪發動機的主要驅動結構。
發動機工作的時候,是向燃燒室內噴射霧化燃油,燃燒加熱進來的空氣向後“吹噴”,同時“吹著”後面燃起燃氣轉動。
高速燃氣渦輪帶動壓氣機加壓吹氣,提升燃燒室的壓力,低速渦輪帶動最前端的風扇向後吹風,提供額外的推動力。
這些所有的東西里面,除了那個吹風的風扇,其他的都在內涵道里面,外涵道就是單純的一個通風通道。
只有大風扇吹的風,是透過外涵道向後吹的,這部分風的提供的力量,可以算是額外的推力。
所以外涵道越大,涵道比越大,整體的能耗比就越高,提供同樣的力量情況下,發動機就越省油,但是最大速度也越慢。
反之,外涵道越小,涵道比就越小,能耗比也就越低,發動機就越費油,但是極限速度也就越高。
所以追求高速的戰鬥機,基本都是小涵道比發動機,追求經濟和推力的大型民航客機、大型運輸機,基本都是大涵道比發動機,
如果涵道比無限大,也就是直接取消了外面的管子,用盡可能大的風扇儘可能吹風,那就變成了“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如果涵道比無限小,也就是直接不用風扇吹風了,單純的噴氣,那就變成了“渦輪噴氣發動機”。
但是傳統的渦輪發動機,無論涵道比的大或者小,它生產出來之後都是固定的。
這些發動機的最佳油耗狀態,也只能是在一個特定的功率下,也只能推動飛機飛一個相對固定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