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辦這麼個市場,把全國各地的文物販子吸引過來,從此他就在自家院子裡淘貨,這又有多麼省力,多麼划算,多麼的好呢?
另外,孫五福也就有了更多的地方可以出貨清庫存了,也免得無價值的舊貨越積越多。
如此,寧衛民才不惜動用海外的資金,從東京專門匯了一億日元回來,啟動這個專案。
所投下的本錢可以說是他目前在國內佈局所有生意裡,最大的一筆了。
何況說來也巧,這個時候幹這個生意,簡直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全。
他要是不做這個市場,那真是連老天爺都對不起了。
怎麼呢?
敢情舊貨市場啊,並不是誰想幹就能隨便乾的。
此前,舊貨市場完全就是壟斷的行業,除了官辦的信託商店可以買賣舊貨之外,其他全是違法存在。
可信託商店不賣古玩字畫的,老百姓要想買賣此類東西,除了去琉璃廠的文物商店,就沒別的合法合規的去處了。
剩下的就只有那些“鬼市”之稱的古玩攤。
此階段的古玩攤有潘家園、白廟、鼓樓、後海、龍潭湖、皇城根、官園等。
惟一算是半官方的市場,也是因為寧衛民的干預,才把天壇壇根兒的鬼市弄到了天壇公園齋宮門前。
可畢竟規模有限,也沒有合法的批文,不好大張旗鼓不是?
所以總的來說,老百姓對這些東西的買賣難極了。
琉璃廠壓根就是給外國人開辦的,天壇齋宮門前的攤子也差不多是相同的路數。
民間愛好這些東西的人,想找個逛的起,也買得起這些東西的地方,幾乎沒有。
那些古玩攤的小販經常要和工商部門斗智鬥勇,打“游擊戰”,想辦個合法的執照都沒地兒辦去。
不過,這種狀況到了寧衛民有意要辦市場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因為就在幾個月前,1987年11月,國家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通知》,規定政府職能部門可以出面建立古玩市場。
這也就是說,在國家批准建立的古玩市場中交易古玩成為合法,已經為了寧衛民興辦舊貨市場的投資計劃掃清了政策上的障礙。
這就是天時啊。
再加上寧衛民因為捐獻古物和幫助天壇公園發展中,無論和文物局還是旅遊局,都維持了較好的關係。
他要牽頭去辦這個市場,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嗎?
文物局正發愁沒有辦法去感謝他呢,旅遊局也對他的貢獻心存感念。
更別說寧衛民為了佔據法理正義,避免日後的法律方面的麻煩,還效仿壇宮飯莊的合作模式,許諾白送兩個單位各百分之十的股份了。
實際上,就連頓飯都沒吃,連頓酒都沒喝,寧衛民做好了規劃之後,只是按照流程打了一個申請報告,帶著齊彥軍分別跑了兩個單位一趟,這件事就做實了。
這就是人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