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王翦滅趙、燕、楚,其子王賁滅魏、齊,這對父子滅了六國中的五國,
如此軍功,即使沒有讒臣進言,任何一個皇帝打內心裡也會忌憚,這就是功高蓋主。
按常理來說,以王家在軍中威勢和能力,以及在大秦的威望,如果王翦產生反叛心理,整個大秦都將會立刻天翻地覆,一夜間秦國易主也是可能的。
這種情況下,你說秦王怕不怕?
王翦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有多聰明。
王翦把矛盾和光芒轉移,悄悄站在陰影裡。
秦二十三年,時間來到滅六國最後一步,這也是最難的一步。
秦始皇問群臣,需要多少兵能打敗強大的楚國,沒人說話。
秦始皇問王翦:王將軍,你怎麼看?
王翦回答說道:大王,如果讓我領兵,不夠六十萬大軍,是沒辦法成功的。
始皇帝一聽六十萬大軍,有些多啊。
而李信年輕氣盛,已被幾場勝利衝昏頭腦,立刻請纓:大王,區區楚國而已,用不了六十萬大軍,我李信願意帶二十萬秦軍掃平楚國。
秦始皇一聽,才二十萬大軍。
還有李信表達出來的自信,嬴政立刻重用李信伐楚,
王翦聞言,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也沒多說什麼,隨即告老還鄉。
在這一點上,王翦有多聰明?
以當前王家戰功太過顯赫的形勢,如果王家帶二十萬大軍伐楚,贏了的話,有風險。
因為嬴政一看,你二十萬大軍都能滅掉楚國,若是給你五十萬、一百萬大軍,那還了得?
如果輸了楚國,或者是出了其他差錯,秦王和其他朝臣必定拿此事做文章。
如果有嫉妒王翦的人,故意說他的壞話。
嬴政直接端掉整個王家也都說不準。
想打贏楚國,必須要六十萬大軍嗎?
這不一定。
王翦要六十萬士兵一方面是求穩,如果他去一定要贏,所以越多越好。
另一方面,這是王翦在故意漏出自己的缺點,讓秦王有更多的選擇,最好不要選擇王家,請其他將領出出風頭,轉移一下光芒。
因為六十萬大軍打贏了戰爭,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別人只會覺得理所應當,不會過於誇大王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