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管學什麼,只要認真學,總能在這個領域做到第一。
這種天賦異稟,是讓人羨慕不來的。
關於岳飛的出身,有人說他出自世家大族,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
岳飛實際上就是一個平民家的孩子。
史官就是不承認,總要給岳飛增添一點兒士族的影子。
因為在他們心中,如果岳飛出身平民,能從一介平民做到如此地步,他們得多丟面子?
岳飛是個全才,同時也具備全才的高冷。
他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身邊的人,所以,後來的岳家軍能成為一支鐵軍,就源於他的這種性格。
越是和他親近的人,他就要求得越嚴格,很多岳飛的親信,都曾受過岳飛的軍棍。
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受秦檜指使,指證岳飛,製造岳飛冤案的王俊。
同時,岳飛對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非常明確。
他初投劉鞈,再投劉浩、張所、宗澤,這都透露著岳飛堅定的抗金決心。
岳飛的弟弟嶽翻死於楊再興之手,岳飛卻能容納楊再興,證明他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中途岳飛無奈地歸杜充節制,這才是岳飛的第一次折腰,之前和“八字軍”首領王彥大動肝火的牛脾氣,終於在現實面前低了頭。
…………
岳飛一生曾四次從軍,第四次從軍後逐步晉升為抗金名將。
作為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他的事蹟後世很多人都能敘說一二,可是對於岳飛是如何一步步從基層士兵成長為一代名將的,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作為武將,岳飛的晉升無非憑藉兩樣東西——能力、戰功。
岳飛自小學習武藝,長大後又先後四次參軍,在北宋末年的亂世當中,征戰多年的精力則是岳飛成長的催化劑。
第一次參軍:智擒賊寇陶俊、賈進
宣和四年,在馬植的建議和聯絡下,宋金兩國聯合伐遼,金國負責進攻遼國中京,而宋朝則負責進攻遼國燕京。
於是,朝廷派童貫率軍二十萬北伐燕京,結果卻遭遇大敗,當時,河北官員劉韐被任命為行軍參議官,並在真定府招募“敢戰士”以御遼,另說是為徵遼。
從小習武,而且早就想要保家衛國的岳飛於是毫不猶豫的便去應募。
經過選拔,岳飛被任命為了“敢戰士”中的分隊長,這一年岳飛才二十歲。
當時,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攻略縣鎮、殺傷官民,官兵多次征討卻均告失敗。
岳飛於是自請以百騎滅之,劉韐於是撥給他步、騎二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