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明北伐能成功,徐達是第一功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明北伐能成功,徐達是第一功臣 (3 / 5)

朱元璋便是元末群雄中的一個,而且還是笑到最後的那個,在文臣武將的匡扶下,他滅陳友諒、平張士誠,最後一統江南。

若論他麾下武將的功勞,排第一的當數徐達。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對手只剩一個——元廷。

元至正二十七年,自封吳王的朱元璋在應天釋出《諭中原檄》以告天下,誓師掃蕩胡塵,一統華夏。

而此時的元順帝狀態卻截然不同,雄心壯志早被繁瑣的政務和無解的亂局消磨殆盡,已不復少年時的銳意進取,沉迷於天魔舞和木匠活之中不能自拔。

該年十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準備北伐。

關於北伐的方案,副將軍常遇春建議長驅直入,直搗元朝大都。

常遇春的想法可以理解,畢竟他是大明的猛將,可以說是一馬當先,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他自然想要直接一點,直搗黃龍。

但常遇春所想的這個方案被朱元璋否定了。

副將畢竟是副將,想的東西不夠全面。

要知道蒙古鐵騎曾經橫掃歐亞無敵手,而且元朝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懸師深入,屯于堅城之下,糧餉不繼,援兵四集,明軍必然進退失據。

若真要這麼做了,到時候的損失肯定會很慘重,甚至會將大軍置身於一個危險的環境,這是非常不好的。

與常遇春的驍勇相較,徐達作為三軍主帥,自然想的東西會更長遠一些。

徐達的想法有他獨到之處:。

首先,徐達資歷最老能服眾,而且善於排程大兵團作戰,善待俘虜,瓦解敵軍,秋毫無犯,百姓欽服。

《明太祖實錄》記載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徐達和常遇春打敗了陳友諒的一支部隊,俘虜了三千多人,常遇春主張殺掉,徐達堅決反對。

徐達手掌刀兵,心懷慈悲,有仁義之師的風範。

即便從現實利益的層面來考量,不虐殺俘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瓦解敵軍的軍心。

從這件小事也可以窺徐達之穩。

據《明史紀事本末》載,朱元璋君臣敲定的方案也很穩:先取山東,再旋師河南,然後佔據陝西潼關。

隨便開啟地圖看看,就知道這個戰略會讓北平成為一座孤城。

這個作戰方案最適合徐達來執行了。

徐達平時話少而思慮精深,用兵之道一如他的性格,平和中見韜略。

就像兩個人下棋,你看他的佈局很普通,但不知為什麼,下著下著,你就劣勢了。

北伐在華夏曆史上是一件屢見不鮮的事情。

東晉時的大將祖逖攜精兵突入中原也就是類似的北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