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七十章 兵家吳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章 兵家吳起 (2 / 5)

吳起是戰國時期衛國人,少年時候家裡比較有錢,大概有些虛榮心,傾家蕩產謀求當官,卻始終沒混上一官半職。

因此,吳起家鄉的人嘲笑他,說他心比天高,吳起一怒之下,殺了三十幾個嘲笑過他的人。

殺人畢竟是觸犯當時法律的。

於是吳起奔出了衛國東門,與他的母親訣別說:“我吳起不做卿相之類的大官,決不再回到衛國。”

為了活命,吳起逃出了衛國,拜大儒曾子為師學習仁義道德。

吳起母親去世的訊息傳來,曾子以為吳起會趕回去奔喪,誰知第二天吳起若無其事照常來上課。

曾子驚訝地詢問吳起,吳起滿不在乎地回答:“母親既然已經死去,趕回去也無濟於事,還不如繼續追求學問。”

這讓曾子很看不起,便與他斷交了。

心想你的母親都死了,你都不回去看看,你這種不孝之人,實在是枉為人子。

吳起被曾子趕走後,沒有辦法,又來到了魯國學習兵法。

當時齊國攻魯,魯國打算用吳起為將,但是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國君表示出懷疑的意思。

吳起做了什麼?

他知道後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妻子殺掉,於是魯國用吳起大破齊軍。

吳起殺妻的行為並不為世人所認可。

當年齊桓公威震天下時,易牙殺子烹成美食取悅桓公,管仲認為這種違反人倫的舉動十分可疑,以為“人之情非不愛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將何有於君!”桓公不信,繼續信任易牙。

管仲死後,桓公有病,易牙作亂,桓公求一飲一食而不得,病死。

但是,吳起殺了三十多人和殺妻這件事情,是有疑點的。

從以上記載來看,太史公司馬遷是把“殺妻求將”當成事實來寫的;但把“母死不歸”之事透過一個帶有誣陷性質行為的人在背後嚼舌頭的說辭來展現,則未必是真。

事實上,吳起一個人殺了三十多個同鄉的事,太離譜了。

吳起雖然早年“家累千金”,但他“遊仕不遂,遂破其家”,家境已經破敗了,家裡應該沒有什麼可以幫助他行兇殺人的門客了。

所以說,以吳起一個人之力殺三十多個人,可能嗎?

三十多人是白痴嗎?

洗乾淨脖子等著他砍?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吳起殺了這麼多人,既不擔心母親被仇家找晦氣,也不擔心母親生活沒有著重,竟然就這麼跑了?

還有,既然吳起殺了三十多人的惡行已經傳到了魯國,曾子應該會有所耳聞,但他還是收下了這個殺人棄母的兇徒學生,卻又僅僅因為其母死不歸就和他斷絕師生關係,從邏輯上講,根本不通嘛。

所以,所謂的“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母死不歸”等罪名,只是構陷者的一面之辭,誠不足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