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六十五章 衛青有多厲害?七戰七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五章 衛青有多厲害?七戰七捷 (1 / 4)

衛青是不是單純依靠國力強大碾壓匈奴人。

問題是有些人依靠強大的國力,還整天被匈奴人碾壓,而且還被傳唱為千古名將。

在這一點上,衛青可以被稱為是華夏騎兵戰的第一人。

古代的華夏中原王朝,雖然非常重視騎兵的發展,但是大部分王朝軍隊作戰,都脫離不了步兵作戰的模式。

比如強大的唐軍,雖然騎兵已經是當時的頂尖水平了,但是軍隊作戰的主力依然是步兵,而騎兵的作用更多是擔任戰場側翼的掩護和追擊人物。

在華夏古代,真正能夠掌握大規模騎兵作戰技能的將領,是非常少的。

華夏古代軍隊有一個名詞叫“騎在馬上的步兵”,很多時候所謂的騎兵戰術,大部分都是如此的。

無疑在古代的眾多名將中,衛青相較於中原王朝的騎兵作戰,是有開創作用的。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要質疑,說率領趙邊騎的李牧,才是騎兵戰最早的將領。

這種認識就稍微有點偏頗了,李牧的善用騎兵,是相較於以步兵戰為主的戰國時期。

而李牧真正在雁門邊郡,與匈奴人作戰是以防禦為主,打破匈奴的戰爭也是以誘敵深入步騎配合的戰術為主,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騎兵戰。

而衛青則不同,衛將軍的成名之戰,就是以一萬騎兵,長途奔襲,奇襲匈奴人的龍城聖地,此後又數千裡迂迴,一舉將河南地的匈奴樓煩王白羊王包了餃子,奪回河套地區。

衛青的這種不以防禦為目的,主動尋找敵人的弱點進行突襲,充分發揮騎兵的遠距離靈活作戰的特點,後發先至擊敵不備的作戰風格,才是真正的騎兵戰。

在這方面,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發揮的更加出色。

衛青霍去病是超越同時代,前後數百年的超級名將。

衛青和霍去病對於漢王朝的作用,完全是戰鬥力的人為拔高。

如果沒有衛青霍去病這舅甥兩人的橫空出世,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只有夭折的份。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漢武帝時期,漢軍的戰鬥力是無法出關與匈奴抗衡的,正是一位衛青和霍去病的存在,讓漢軍出塞從幻想成為了現實。

漢武帝最早的針對匈奴的軍事作戰部署是“馬邑之謀”,結果因為匈奴人提前知曉,掉頭返回,漢軍將領不敢追擊,致使利用地形圍殲匈奴的戰略構想流產。

元光五年,漢武帝的四路騎兵出塞,如果把衛青的戰績去掉,漢軍可以說是慘敗。

三萬騎兵出征,損失一萬五千多人,李广部被全殲,李廣自己也被俘虜,可說衛青出現之前,漢軍是處處被匈奴壓著打。

衛青霍去病凋零之後,李廣利成為漢軍的頭牌人物,出征大宛損兵折將,還得把國庫帶著去,才能拿下這個偏遠小國。

此後李廣利多次與匈奴作戰,喪師達十餘萬人,而收穫卻寥寥無幾,最終在燕然山使七萬漢軍全軍覆沒,被衛霍打的元氣大傷的匈奴逐漸恢復過來了。

衛霍之後,漢朝真的能拿得出手,進行長途奔襲作戰的將領,也只有矯詔誅殺郅支單于的陳湯了。

再往後能夠率軍出塞擊潰匈奴的將領,也就只有東漢的竇固竇憲了,所以說衛青霍去病是整個漢朝四百多年都少有的千古名將。

衛青在士大夫中的名聲不顯,非常影響他的歷史地位。

相比於司馬遷讚揚李廣的話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士大夫中把能讚美話語,都給了一生戰績寥寥的李廣。

而對於戰功赫赫的衛青霍去病,司馬遷最後的評價就較為平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