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自然是不願意捲進這皇室的爭鬥中,於是置身事外。
李世民雖然沒明說,但肯定不滿。
心想,你是靠我求情才保住一命的,沒想到在這麼關鍵的時刻,你李靖竟然不幫我。
其實李靖不是忘恩負義。
李靖是一個標準的職業軍人,他認為軍隊就是朝廷的,不是某個人或者說是某個利益集團的。
如果說國家有戰事,我李靖穿上鎧甲立馬就可上戰場,絕對不說一句多餘的話。
但是關於皇子各方的爭權,自己絕不摻和進去,要守持中立的立場。
並且李靖還保持了自己的職業操守,既然置身事外,中立態度,就沒背叛李世民去告密。
由此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後,對李靖有了看法。
但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君,他雖然不喜歡李靖,但他知道如何使用李靖。
這就是高明的政治家和昏庸的君王本質的區別。
岳飛那麼厲害,趙構會用嗎?
趙構不會。
因為他是昏庸無能為力的君主。
根本沒有掌握岳飛的使用書。
但李世民不一樣。
公元六百二十九年八月,李世民決定打東突厥,他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六路大軍統一由李靖指揮部署,分道出擊突厥。
次年正月,李靖親自挑選了幾千精兵,秘密行軍,千里奔襲直赴突厥的都城定襄。
這一招可不是一般的冒險。
要知道,頡利可汗手中可有十幾萬大軍呀!可李靖的身後,並沒有大軍跟隨,他佈置其它各路軍隊在半途中去打逃跑的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攻擊自己的老巢,於是在慌亂中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
果然頡利可汗無心戰鬥,馬上就撤退了,這一撤,正中圈套。
李靖帶著三千人虛張聲勢的追,其實壓根就不想追上,路上早佈置好了其它軍隊呢。
果然,這一路上頡利可汗被各路軍隊打得抱頭竄鼠,等退到牙磧口的時候,身邊的十幾萬大軍已經只剩下幾萬人。
但是李靖還不鬆氣,帶了一萬精兵千里奔襲,夜走陰山,一路行軍,一直到在距頡利可汗牙帳七里遠的地方才被發現。
頡利可汗又是來不及防備,被殺得落花流水,俘虜就達到十餘萬。
頡利可汗只好單騎逃跑,不久,被半道上佈置的唐軍給抓住了。
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
李世民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將軍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
滅掉東突厥,李靖已經功成名就,足以名垂青史了,再加上自己年紀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