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不久,又被蕭銑的大軍給阻住了前進的路。
而大本營的李淵卻誤會了,誤以為他滯留不前,貽誤軍機,秘密詔令許紹將他處死。
此時的李靖,又遇到生死問題。
不過他的運氣實在太好了,許紹覺得李靖才華不錯,沒有照旨意辦事,反而上書給也求情,李淵這才作罷,而李靖也才保住了小命。
李靖經歷了艱難曲折,終於達到指定位置。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裡,李靖的才能終於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趙郡王李孝恭此時正被蠻人冉肇打的滿地找牙,好不狼狽。
李靖來的正是時候,他帶八百人奇襲敵營,一舉將冉肇的幾萬軍隊打得潰不成軍,最後殺了冉肇,俘敵五千多人。
雖然李孝恭是掛牌司令,首功肯定是他的。
但李靖展露的軍事才能也因此得到各方大佬的認可。
當捷報傳到京師時,李淵高興地自吹自擂起來,他對公卿們吹噓說:“看來我李淵很有眼光,我就知道用有功勞的人,不如用有過錯的人!這個李靖不錯嘛!沒有讓我看走眼。”
李淵心情大好,馬上就下聖旨表揚了李靖一通,並且親筆寫敕給李靖:“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意思就是自己不怪他李靖了,讓李靖好好效力。
蕭銑是隋末雄據在南方的割據勢力,他稱帝於岳陽,國號為梁。
唐朝想要統一全國,“梁國”是必須要拿下來的。
李靖上書李淵“平蕭銑的十策”,李淵一看,這個辦法還不錯。
就照李靖所說的這麼辦吧!
於是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
雖然李孝恭仍然是總司令,但李淵知道他的斤兩,他怕李孝恭到時候干涉李靖用兵,又特意授予李靖帶兵作戰的指揮權,“三軍之任,一以委靖。”
於是李靖成為實際上的三軍統帥。
前幾仗打得很順利,這讓別人看了很眼氣,也讓李孝恭技癢起來。
當李孝恭來到陣前時,恰巧蕭銑的驍將文士弘,駐守在附近的清江。
李孝恭決定立即進擊。
李靖勸告他說:“文士弘是蕭銑的健將,士卒精銳驍勇,現在他把精銳兵力全都派出來迎戰,恐怕銳不可擋,我們應等到他們士氣衰落時再出擊決戰,一定能攻破敵軍。”
李孝恭由於連戰告捷,對自己的評估產生了巨大的錯誤,哪能聽進去李靖的勸告。
遂命李靖留守軍營,自己率兵出戰。
他覺得前面都打得這麼順利,他就不信這個邪,這次打不贏。
但事實給了李孝恭一個深刻的打擊。
果不其然,雙方一交戰,孝恭軍大敗,匆匆的逃回南岸,這一仗損失很大——李孝恭的面子這回是徹底掉地上了。
文士弘一看自己獲勝了,他手下的兵將馬上開始搶奪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