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棣:朕不和親,不割地,不稱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棣:朕不和親,不割地,不稱臣 (4 / 5)

…………

長平大戰一開始,趙軍就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人正是所謂的四大名將之一的上將軍廉頗。

戰國時代,由於趙國的戰略環境和地理環境所決定,趙國的軍隊擅長的是野戰或者說擅長進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戰,趙國最厲害的就是戰場突擊力量,比如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所以才在對匈奴和胡人中屢建奇功。

而秦國最擅長的是什麼呢?

是步兵和防守。

雖然秦國也有地理地形的優勢,但是數百年來東方六國攻入秦國本土的次數,有幾次呢?

這就充分說明了問題。

可以說趙軍一開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戰略性錯誤,尤其,在對壘中後期,秦軍逐漸找到了對付趙軍的騎兵的方法後,即步步為營,以壕溝、弩兵封鎖的戰術,趙軍已經說徹底的喪失了戰場中唯一的一點優勢。

而長平大戰一開始,由於數戰不利,趙軍統帥廉頗就主動堅守,以圖與秦軍拼消耗,讓秦軍知難而退,但是誰也沒預料到,秦軍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干就是十四個月,長平大戰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也就是由突發的戰役決戰,演變成了雙方有意識的戰略決戰和戰略消耗戰。

你趙國和秦國正面硬碰硬,秦國大軍都還會猶豫一下。

畢竟趙軍戰鬥力一點都不弱,想要啃下來難度很大。

但是,你趙國和秦國打消耗戰,秦國會怕你?

秦國作為當時,無論是經濟、文化、軍事都最強大的國家,最不怕的就是和你比消耗。

也不知道當時的趙國統帥是如何想的,至少可以說趙軍犯下了第二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當時就是李景隆這樣的戰神也知道,趙國的戰爭潛力遠遠要低於秦國,由戰役演變為戰略決戰就已經輸了一半,可是趙國的政治叢集卻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換而言之,趙國應該主動割地求和,以圖保住趙國最珍貴的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和精銳的部隊,才是上策。

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人想到這一點,為趙國精銳部隊的覆滅做好準備。

這就是趙國犯下的第三個戰略性錯誤,可以肯定的說趙國已經輸定了。

由於物資、軍隊的大規模消耗和對壘,使趙國政治叢集的心靈很脆弱,本來用擅場進攻的趙括換下喪失鬥志的廉頗,不能不說是一招好棋。

此時的廉頗鬥志全無,換上激情更甚的趙括,有問題嗎?

沒有。

但是,戰爭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而適合趙括登場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了,秦趙兩國的對壘陣式已經完全形成,趙國是必輸無疑了,只是看輸多少和輸多大而已了。

加上臨陣換將,新統帥上任後又要至少三個月時間的磨合,軍隊才能更加熟悉,才能使趙國大軍發揮自己應有的戰鬥力。

一則趙國國力基本耗盡,二則秦軍又不是傻子怎會讓趙軍有這樣的機會。

所以,這時也就犯下了第四個戰略性錯誤,趙軍覆滅的時機完全成熟了,所以不是趙軍統帥趙括的紙上談兵的緣故,而是這時的長平大戰本身就是一個輸定了的戰爭。

這個時候的長平之戰,換誰都已經贏不了了。

而趙括,不過是趙國兵敗後那一個背大鍋的罷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