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只有戰爭,才能改變當下格局。”
…………
天空之中的投影在繼續。
在長平之戰中,還有一位主角,那就是趙括。
說到趙括,許多人都會說,該人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典型教材,從戰國的長平大戰到後世的華夏,他足足被人們譏諷了兩千多年,被人們嘲笑了兩千多年。
事實上,這是極為不公平的。
尤其是對一個抵死保衛自己祖國的忠勇軍人。
“這說的倒是不錯,趙括此人哪怕再沒用,他也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而戰,為了自己國家的百姓而戰,單從戰爭勝負來看問題,實在是太過愚蠢。”
漢武帝劉徹很贊同盤點影片上出現的話。
難道趙括想打敗仗嗎?
不,他不想。
可戰爭就是這麼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趙括打了敗仗不假,但要知道的是,趙括是為誰而戰。
…………
戰國轉折性的大戰——在壯闊、血腥的長平大戰,趙軍統帥趙括究竟犯了那些錯誤,對於那可憐的四十萬冤魂中,趙括又究竟該負什麼責任呢?趙國又為何會失敗呢?
在影片畫面中,出現了這樣幾個問題。
此刻,秦始皇、李二、朱棣、劉徹、朱元璋,以及各朝各代的武官,都在思考。
有人提問,那就必須回答啊。
大明戰神李景隆:“這還不簡單嗎?打仗,不就是看誰強誰弱嗎?秦國強,趙國弱,所以趙國打了敗仗。”
“至於趙括,作為三軍主帥,那不得承擔打了敗仗之後的所有後果嗎?”
“難不成讓士兵去承擔這個責任不成?”
戰場,真的就是看表面實力的嗎?
其實不然。
衛青:“李景隆啊李景隆,看來你被稱作是大明戰神是有原因的,誰告訴你秦國強,趙國弱,秦國就能打勝仗。”
“那當初建文帝派你統帥幾十萬大軍出征討伐燕王朱棣的時候,你的兵力是絕對優勢,你為什麼沒有成功呢?”
“還有,楚漢之爭中,剛開始項羽的實力和劉邦的實力作對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那為何最後是劉邦贏了呢?”
“戰場千變萬化,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戰場的結局不同。”
“還好你李景隆沒有出生在叫門天子朱祁鎮的那個年代,否則……那般畫面太美,我想都不敢想。”
徐達:“李景隆出生在朱祁鎮那個年代?強強聯手,我大明怕是直接沒了,也就沒有了後面幾代皇帝的事情了,衛青老哥想法也是夠大膽,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李景隆和朱祁鎮這樣的兩頭猛虎,怎麼能存在同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