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邦就是漢軍的當權者。
當權者都不講信用,撕毀條約,那麼其他人真的也會講信用嗎?
“蘇兒,你還是太年輕了啊。”
聽到扶蘇的話,始皇帝嬴政搖了搖頭。
“戰場千變萬化,每一個變化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項羽如此兇猛,劉邦是最明白的。”
“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殺死項羽。”
“如果有一個能滅掉項軍的機會擺在他面前,就算違背信用,又能怎麼樣呢?”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如果劉邦是在意自己名聲的人,也就不會將自己的子嗣給推下車了。”
“孔子說的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但是,這都是理想狀態下的東西,現實中,有幾個人與人交往能做到忠誠老實呢?”
“連普通人都做不到,你還能指望劉邦去誠實守信嗎?”
“只要能贏,劉邦就會不擇一切手段。”
“蘇兒啊,朕早就說了,想要稱帝,就不能有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性格,必須抓住隨時可能出現的機會。”
“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相比於稚嫩的扶蘇,嬴政則是看明白的多。
管他劉邦用了什麼手段,管世人看不看得起。
事實結果就是項羽輸了,劉邦贏了。
就這麼簡單。
盤點影片在繼續:
【勝利是暫時的。】
【後來,劉邦和諸侯軍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
【漢軍由韓信統領,共計三十萬,分為五個部分,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
【楚軍由項羽統領,共計約有十萬。】
【韓信先率前中軍與項羽交鋒,不利,向後退卻。】
【孔將軍、費將軍從左右兩邊縱兵攻上去,楚軍不利,韓信乘勢再次攻上去,大敗楚軍於垓下。】
【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於是楚軍士氣崩潰。】
【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於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