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從亮劍開始的特種戰> 第一百零五章:狙殺乾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五章:狙殺乾隆 (2 / 2)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有其明顯優點,它的炮管長,管壁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可以以此為軸調節仰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比較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00130毫米,重量在1噸以上。

紅夷大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對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效能的重要環節,即使現今也不例外。依據當時西方同型別炮資料,寧遠之戰所用最早的這一批紅夷大炮,有效射程也就是仰角不超過5度的直射為500米以上,最大射程不到1.5公里。

後又不斷改進,(本章未完!

第一百零五章:狙殺乾隆

使有效射程達到一千五百米米,最大射程到兩點五公里。

當然這點射程在現如今十幾甚至是幾十公里的火炮的射程對比很顯然是不夠看的。

紅夷大炮鑄造精良,威力不凡。相對於國內的傳統火器,從紅夷炮鑄造所遵循的“模數”、施放時的“炮表”化、輔助設施的配備、炮彈的多樣化、射程的遠近不等、彈丸的重量來看,其威力著實驚人。但它的侷限性也不小,如因為過於笨重,沒有合適的陸用炮車,導致機動性極差,長於攻城,拙於野戰。裝填發射的速率不高。且炮體笨重,無法迅速轉移陣地,故在野戰時,多隻能在開戰之先就定點轟擊,當對方情勢發生逆轉,則往往無法機動反應。

紅夷大炮是種架退式前裝滑膛火炮,每發射一次,都會嚴重偏離原有射擊戰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式,需要經歷復位、再裝填,再次設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驟。

也因此紅夷射速比較慢,因為發射一次以後,首先要把火炮復位,然後必須用帶鉤的刷子先把沒有燃燒完全的碎布等東西鉤出來,再用沾水的毛刷伸進炮膛清洗並熄滅火星,然後用乾布包裹的炮杆伸入炮膛去擦乾,這才能再填入火藥,放入炮彈,有時候還需要塞一些東西固定,最後用燒紅的鐵釺插入火門點放,這些動作非常煩瑣,還不包括修正炮位。這是那個時期前裝火炮的通病,能兩分鐘一發就不錯了。所以紅夷大炮的特點是射速偏慢,炮體過於沉重,但射程遠,威力大,適用於攻城戰和防禦戰。

而現在面臨這五十門的紅衣大炮的持續轟炸,他們這個小山村肯定是沒辦法繼續堅守下去的。

甚至他們想要反擊都沒辦法做到,因為他們雖然有跨時代的栓動步槍,甚至最大殺傷距離也能達到一公里以上,可以射擊到那些火炮陣地上。

但是他們手裡的栓動步槍又不是現代的那種狙擊槍,沒有瞄準鏡怎麼可能擊中一公里之外的那些火炮手。

不過當業務員輪迴者看著在火炮陣地巡視的乾隆的時候,忽然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了業務員的腦海裡。

那就是他要憑藉手裡的栓動步槍在一千米之外狙殺乾隆。

第一百零五章:狙殺乾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