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們還裝備著不少的輕型火器,比如有記載,一位來自銳典的武器專家,就為他們製造了不少的火炮,其中就包括十五門四俄磅的加農炮和二十門十俄磅的臼炮,還有其他的各類火炮。與這樣的敵人交手,就必然要利用火器致勝,當時康熙手下的軍隊,不僅裝備了大量的火槍,還擁有著非常多的輕型火炮,比如像威遠將軍炮,連珠火銃這類的武器。
康熙確實是一位開明的皇帝,他沒有徹底開啟國門,可他早就已經看到了火器的重要性,根據統計,他在位的時候國內就已經生產了上千門各類火炮,每年可以生產將近五十萬斤火藥。除了國內用一些人來研發火炮外,康熙還任用了不少何蘭,比利石的火器專家,為軍隊研發一些尖端的火器。
總得來看,清朝對於火器的重視度,要比之前的宋明都要高,人們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觀念,還是由於清朝後期的火器實在太落後了,不得不大量從外國購買火器,可還是無法跟上世界一流的水準。
或許清朝一開始就非常重視火器的發展,但後來他們確實是停止了研發,火器的裝備越來越差,自然就會開始落後。
為何清朝會禁止使用研發這些火器呢?
其實最主要的因素,還是這些火器,原本就是為了要維護國家的統治才使用的,康熙年間的情況較為特殊,國家四周都存在著強敵,內部也不夠穩定,還存在著吳三桂這些藩王,因此國家就必須要維持軍隊的力量,只有不斷提升軍隊的武器裝備,才能應對康熙年間頻繁的戰爭。
還是拿之前與準噶爾的戰爭來看,清軍與準噶爾都是遊牧民族的軍隊,可他們之間的戰爭與人們想象不太一樣,雙方並非是大規模比拼騎兵,反而是不斷來比拼火器,甚至都形成了火器對射的局面,這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還是相當罕見的,清朝的火器要更強一些,因此才能打贏準噶爾。
但他們沒有把這個國策,作為長期執行的策略,在國內根本就沒有貫徹下去,隨著雍正乾隆時期,國家已經處在了基本穩定的形勢下,軍隊的建設就開始放慢,清朝嚴格禁止民間私自研發火器,就是為了防止一些想要復明的人,擁有反抗的力量。
民間禁止火器是必然的結果,那麼官方研發火器,就成為清朝發展火器的唯一途徑,乾隆等人在位的時候,對外的戰爭都在不斷減少,國家長期和平,就沒有必要那麼重視火器了。而此時像八旗軍這類的主力,戰力早就已經無法與建國時期相比了,軍隊的腐化相當嚴重,大家都有些太過保守了,不要說火器了,就是軍隊裡面的其他武器,在中後期的發展也處在了停滯階段,說到底還是不夠重視,覺得這些東西沒太大用處。
對於國家來說,火器的研發是非常費錢費精力的,還有一點相當關鍵,那就是清朝的軍隊成分較為複雜,八旗主要都是滿族士兵,但清朝還擁有著漢軍綠營,由於康熙時期,滿族八旗的戰力已經嚴重下滑,清朝不得不大量啟用漢人軍隊。
可說到底,他們對於漢人還是有著一種敵視,在清朝統治者們的認知裡面,漢人有著非常先進的文化,他們對於火器的使用也相當到位,一旦在軍隊裡面開始大量推行研發火器,這些漢族的軍隊也必然會掌握著這種力量,這就對於他們的統治會造成一定的威脅,清朝禁止綠營掌握大量火器的,在一定程度上,這麼做才能限制他們的發展。既然無法讓漢人接觸到火器,國家就肯定無法大量研發火器,要想發展起來實在太困難了。
後來,清朝不得不允許曾鍋藩這些人來組建自己的軍隊,像湘軍,淮軍這些軍隊,都是以漢人為主的軍隊。他們的火器是相當發達,可這些軍隊,始終不被清朝統治者們認可,到後面甚至都強迫湘軍裁撤。李紅章的嫡系軍隊,也在朝中受到了不少的排擠,他們掌握著強大的火器,反而先成為自己人眼中的威脅,這樣的話,清朝的火器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
說到底,火器停滯的主因,是清朝的統治階層過於保守,他們在意的是自己的統治和利益,至於軍隊的建設,都是要為他們來服務的,一旦讓他們感到了危險,就必然會受到他們的阻礙。
當然現在這群輪迴者被李秀所送到的這個小宇宙的清朝的時代正是清朝最為和平的乾隆時期,所以為了穩固其統治地位,所以對於火器特別是火槍火銃那禁止的可是相當的嚴苛,一旦被抓到那基本上都是滅九族的命運,這個小山村之所以敢用,自然是因為與世隔絕,沒有那些清朝的小吏,而且山村裡的人除了採購隊也沒有人出去自然也就不怕舉報什麼的。
然而這個小山村現在的好日子卻是要到頭了,因為輪迴者的到來改進了他們的火槍,讓他們打到的獵物一下子翻了十多倍,所以就被眼紅的人盯上了。
雖然師爺派出的探子說了這個小山村裡驚人的財富,但是這個師爺也沒有獨吞的意思,當然並不是說這個師爺很好心,而是因為這個師爺沒有那個能力獨吞阿!
為您提供大神星空背厚的《從亮劍開始的特種戰》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九十四章:好日子到頭了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