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飛機的飛行狀態卻是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超音速狀態,另外一種就是亞音速狀態或者叫做不超音速狀態。
這兩種狀態之下飛機的氣動外形是不能通用的,因為亞音速狀態之下空氣是呈現粘性的,而超音速狀態之下空氣則是呈現激波狀態的。
因此那些那些超音速狀態的飛機,特別是那些戰機,前面的機頭都是很尖很尖的,並且機翼也是呈現三角翼顯得十分的小。
而那些在亞音速狀態飛行的飛機,比如說客機,它們都機頭就是圓形,機翼也是非常的大。
當然也是有超音速客機的,就比如著名的協和超音速客機,這個客機的外觀就是戰鬥機一樣的尖頭三角翼,但是最終這個協和超音速客機還是因為油耗太大和噪音太大而被退出了客機的行列。
所以可變後掠翼就結合了超音速飛機和亞音速飛機這兩種的特點。
在起飛的時候,可以機翼全開,以此來增加機翼的升力,就像亞音速飛機那樣,但是等到飛到高空需要進行超音速飛行的時候就可以縮小機翼把機翼後掠,這樣就變成了那種超音速飛機的三角翼一樣的機翼了。
如此就可以適應超音速飛行時機翼所收到的阻力了,而且李秀覺得這種設計的飛機十分的適合太空梭。
因為在地面起飛的時候,機翼全開增加了升力,這樣飛機就不要消耗多少燃料就能成功起飛了。
等到高空的時候,再機翼後掠縮小,這樣就又可以減少阻力,節省燃料了。
而燃料的需求減少也就意味著可以多帶些貨物了。
當然不僅僅是如此,在迴歸降落的時候,也可以率先開啟機翼增加阻力,從而降低飛機降落時的速度,畢竟降落的速度越小,飛機自然也就越安全了。
要知道曾經米鍋那些服役的太空梭降落的速度可是達到了三百五多公里每小時呢!
這和一般客機兩百多公里的降落速度比起來還是有些高,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太空梭就那麼點大大翅膀怎麼可能減速的太多,要是減速的太多,直接在空中失速那可就玩完了。
所以可變後掠翼的有點就顯示出來了,可以直接從三角小翅膀變成亞音速狀態的那種大翅膀幫助減小降落速度,以此來保證飛機降落時的安全。
也正因為可變後掠翼的這麼多有點,這才讓李秀選擇白天鵝進行魔改的原因。
而且做為一款舉世聞名的超音速轟炸機,它的具體資料李秀也是有弄到的,因此想要建造並且魔改起來也並不是很難。
而且李秀也決定了魔改之後的航天運輸機的名字就叫做大白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