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我早已預料到了。”李默神色坦誠地回答道,“人類總是期望可以探索未知,但又對未知充滿了恐懼。”
“相比較被燒死在鮮花廣場上的布魯諾,我今天的待遇好多了,畢竟還能完整的站在這裡接受您的採訪。”
說完他做了一個心有餘悸的表情,逗得章月月花容亂顫。
作為一個知名主持人,章月月採訪過許多名人。有身家百億的富豪,也有粉絲千萬的明星,但他們在接受採訪時,都沒有眼前的年輕人這種隨意的態度,這種骨子裡透漏出的隨意,往往意味著絕對的自信。
“看到眼前這個壯觀的實驗室,很難想到這是一位20歲年輕人的傑作。”章月月改變了話題,“可為什麼當初您會想著建這個實驗室呢,建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實驗室,肯定需要海量的資金吧。”
聽到主持人問起當初建立實驗室的原因,李默精神一振,雖然他和吳教授探討過這個問題,但國家電視臺的節目是面向全國的,自己所說的話會被無數觀眾聽到。
他目光深邃的看向遠方,說道:“建立實驗室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我需要把學術成果轉化為實際的技術成果。”
“只是因為這個?”章月月覺得眼前這位年輕的天才實在太“任性”了。
這讓她想起一位因做慈善被記者採訪的駕校女老闆。當時提及為什麼會開辦駕校時,那位女老闆面帶“憂傷”的回答,因為她考駕照考了3年也沒考過,家裡為了她學車方便,順便幫她開了這家駕校。
一位科學家為了科研,應該選擇加入那些大型的科研機構,這樣也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所以,他的這個理由有點荒謬了。
李默肯定的點了點頭,“你是不是認為,我更應該注重學術上的研究,而不是參與到實際實驗中去?”
章月月見自己的小心思被識破了,索性大大方方的說道:“您這麼年輕已經獲得了阿貝爾獎,如果沿著數學的道理繼續走下去,是有很大的機會獲得菲爾茲獎的。”
李默微微一笑,章月月的想法也代表了燕大很多教授們的想法,自從他建立了實驗室之後,“不務正業”的名號也經常伴隨在左右。
“獲得了菲爾茲獎又如何?”李默反問道。
獲得了菲爾茲獎,就會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數學家,然後....
章月月這才意識到,面前坐著的這位年輕人的實驗室剛剛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新能源電池,地球文明的生存方式也許會因為這種電池的使用,而發生巨大的改變。相比之下,菲爾茲獎確實顯得格局太小了一些。
她無奈的搖了搖頭,天才的世界確實難以讓人理解。
看到主持人並沒有完全理解,建立實驗室的真正意義。李默主動問道:“您認為我們和國外在科研上有哪些差距?”
這是一個敏感問題,章月月面露難色。她的眼睛瞄向攝像機後的導播,戴著帽子的中年導播沉思了片刻,輕輕的點了點頭。
“我國的現代科學起步比較晚,條件比較差?”章月月嘗試著回答道,她畢竟不是專業人士。
李默微笑著搖了搖頭,主持人的答案正是平常人的習慣性認知。
“如果說起步晚,百年前現代科學已經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根萌芽了。”
“如果說條件差,我國為了扶持科學發展,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早已超過兩萬億,高居世界第二位。要知道,華國還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樣高的投入,在世界範圍內實屬罕見。”
章月月聽到她的兩個答案都被李默以事實反駁了,不服氣的問道:“那不知李教授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