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不是所有人勒緊褲腰帶都能供出一個讀書人的。
有些人家就是勒緊了褲腰帶,也不一定能吃飽飯,又如何能讓孩子去讀書?
如今,顏卿要出銀子給村子建學堂不說,還要給村裡公田,產出都用來請先生。
那可是五十畝地, 村裡誰家是有五十畝地的?
只要這地在一天,他們村的學堂就能一直辦下去,他們村裡的孩子便能一直有書讀。
不說能讀出什麼大出息來,什麼大官狀元的他們不敢想,只要能認得字,那也是能找份體面的活計。
老族長雖然是知道顏卿這麼做另一層意思, 但也是打從心底裡感激顏卿的。
就算她不這麼做,以後彪子回來也還是他們宋家的人, 但她這麼做了,是她對族人的心意。
顏卿要給村裡建學堂的事兒一放出訊息來,宋家村立馬就沸騰起來。
誰家還沒個孩子的?到時候都能讀書。
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自家孩子竟然也有能讀書的時候。
當天就有村民自發上門來感謝顏卿,帶著自家的雞蛋,麵粉,肉菜……
雖然知道顏卿家裡不缺這些,他們送的這些也不值當什麼, 但這些都是他們的心意。
顏卿一一收下,“都是一個村的,大家親同一家人,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們。”
一句為了孩子們,比什麼都更得人心。
他們一輩子辛苦, 除了餬口外,可不就是為了子孫嗎?
“不管怎麼樣,我們都真心感謝你, 你是我們宋家村的大恩人,是福星啊。
我們感謝你, 我們的子孫後代都感謝你。”
顏卿要的就是他們的感謝, 若真的有那一天,便是他們還情的時候。
之後的選址建造,根本就用不著顏卿去操心,村民們自發的就拿了家裡的工具去做活兒,工錢就更不用說了。
已經得了顏卿這麼多的益,他們哪裡還好意思要工錢,那就太不是人了。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學堂就建成,上樑的那天村長和族長親自來請顏卿去掛紅綢。
一般家裡建房掛紅綢的都是家裡的頂樑柱當家人,顏卿可是頭一個女人掛紅綢的。
而且,還是為村裡學堂掛紅綢,顏卿都沒有想到竟然會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