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作為大明的政治文化中樞,京師從來不缺少流言,流言通常都很無稽,大到皇帝陛下揹著張皇后寵幸了某宮女,小到某百姓家公公扒著門縫偷看兒媳洗澡等等,這些流言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煞有其事,每一件每一樁彷彿經過文人潤色了一般,其中的細節說得活靈活現,仿若親眼目睹。◎ ◎
國人有喜歡熱鬧的毛病,不論是看到的熱鬧還是聽來的熱鬧,皆喜聞樂見,這個毛病大抵傳承了幾千年,至今不衰。
同時這個毛病還衍生了一個很不好的後果,那就是盲聽盲信,別人說什麼便是什麼,從不求證,從不懷疑,故而中國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不知凡幾,往往某個領頭人站在高處隨口說幾句謠言,麾下便能很快聚集十數萬造反大軍。
秦堪活了兩輩子,對國人的劣根性自然深知其中三味,流言便是他準備的第一件武器。
活了兩輩子只學到一些投機取巧,造謠生事的本事,如果秦堪稍微有點廉恥之心,至少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
流言很成功,一日之內,它已傳遍了京師的大街小巷。
當國子監的上空如漫天雪花般灑下無數張小傳單時,事態徹底失控。
無數貢生和士子拾起傳單,驚疑不定地互相詢問,然後討論,各種聲音喧囂不絕。
一名正在國子監坐探的錦衣總旗忽然成了知情人士,在眾多貢生的目光注視下,總旗活靈活現地敘述了數月前發生在紹興府的這件慘案,蘇州織造局督辦太監與浙商勾結牟利,盤剝織工,並無情打殺為生計苦苦掙扎的十餘名織工。浙江布政司沆瀣一氣。知府杜宏為民請願,卻反被布政司構陷入獄,布政司朝堂背景深厚。杜宏押入京師刑部大獄,業已凶多吉少……
蘇州織造局和浙江布政司的倒行逆施,紹興織工的苦難遭遇。知府杜宏的不幸命運,在總旗的刻意渲染下,一個個或忠或奸的人物,一樁樁骯髒醜惡的黑暗真相,被年輕計程車子貢生們深深記在了心裡。
大明的讀書人是正義的,“浩然之氣”是他們畢生所追求的目標,只要沒有踏入官場,他們便是一群單純的正義至上的文人。
從古至今,文人都有著與嬌弱身軀完全不符的暴脾氣。明朝尤甚。
隨著錦衣總旗仿若親眼目睹的娓娓述說,貢生們先是懷疑,然後迷茫地竊竊討論。最後漸漸群情激憤。在一名三十多歲貢生的登高疾呼下,整個國子監的貢生們沸騰了。
“朝堂不靖。天下不安,國朝養士,正為社稷危難,奸佞當道時匡危扶傾挽瀾,死得其所乃我輩畢生之願,今日忠臣無辜被構,慘落囹圄,刑部昏庸,黑白不分,正是我等憤而誅討之時,諸兄還在等什麼?”
說這話計程車子姓嚴,名嵩。
貢生們被這句話一煽,頓時熱血沸騰,大聲附和“同去,同去!”
激昂的人群中,那名叫嚴嵩計程車子與錦衣總旗四目相視,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眼神,然後嚴嵩領著數百人高聲喝罵著出了國子監。
無論國有危難,還是朝中出了奸臣,一馬當先站出來聲討筆伐的,必然是這群人。
這群人有時候可愛亦復可敬,有時候可憐亦復可恨。
數百名貢生振臂高呼,聲嘶力竭地聲援無辜的清廉知府杜宏,他們從國子監出發,一路浩浩蕩蕩穿街過市,引無數看熱鬧的百姓們好奇側目,然後盲目跟隨,等眾人聚集在刑部衙門門前廣場上時,聲討的隊伍已驟然增加到兩千餘人。
慷慨而正義的京師小販們無私奉獻出爛菜葉,臭雞蛋等等生活垃圾,熱血上頭的貢生士子們徒手抓起垃圾,鋪天蓋地的砸在刑部衙門的大門上,門前值守的差役嚇壞了,二話不說急忙關上了大門,慌慌張張入內稟報尚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