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州見到趙構後,岳飛隨即上書。
“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臣以為賊若渡江,必先二浙,江東,西地僻,亦恐重兵斷其歸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護腹心。”
這一次宋高宗趙構看了岳飛的奏章後,大為讚賞,深以為是。
不僅同意了岳飛的建議,並賜予岳飛金帶,馬鞍等物,以做賞賜。
對此,岳飛大為感動,倒不是因為趙構賞賜的這些財物,而是因為得到了皇帝的認同。
只要有皇帝的支援,岳飛就有自信能夠收復故土,驅逐外敵。
而後的兩年,岳飛先後平定了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亂,升任神武后軍統制。
宋高宗更賜下御書精忠岳飛的錦旗,後又將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撥歸岳家軍。
兩年時間,岳家軍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公元一千一百三十四年,岳飛上書,建議收回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並提出恢復中原,此為基本。
奏議得到宋高宗趙構的支援,不過趙構又特別規定岳家軍不得稱提兵北伐或言收復汴京,只以收復六郡為限。
由此可見,趙構心裡的確是有自己的私心。
但是對此,岳飛也沒有怎麼在意,畢竟現如今,北伐的時機的確也還沒有成熟。
得到皇帝的支援,於四月,岳飛率軍由江州向鄂州挺進。
在從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時,岳飛看著四周景色,情緒激昂,滿腹豪情的對幕僚說道。
“此去,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
可見此時岳飛的心情是多麼激動,然而岳飛卻不知道,其實他一直都不懂宋高宗趙構的真實想法。
岳飛只想驅除外敵,恢復中原,迎回二聖,在他看來,宋高宗應該也是有此志向的。
但趙構心裡真的是如此想的嗎?或者說僅僅只是如此想的嗎?
岳飛不懂得揣摩聖意,自然也就無從知曉宋高宗心裡的真實想法。
五月五日,岳家軍直抵郢州城下。
六日黎明時,岳家軍向郢州發起總攻,戰鬥異常慘烈,不過岳家軍憑藉著悍勇,依舊一戰就攻下了郢州。
郢州收復後,岳飛分兵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