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趙構的承諾,見岳家軍能夠得到擴充,收復中原有望,岳飛的心情自然是異常激動。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岳飛親手寫下了有名的乞出師札子。
在這份奏疏中,岳飛詳盡陳述了自己恢復中原的規劃。
而宋高宗趙構在閱覽了奏疏後,也是讚不絕口。
都督府更是將劉光世軍情況通報給岳飛。劃撥劉光世軍岳飛,到此好像已成定局。
然而岳飛怎麼也沒有想到,張浚和秦檜會在這時候從中阻撓。
而趙構偏偏又聽從了將人的建議,置之前的決定於不顧,同時下詔給岳飛道。
“淮西合軍,頗有曲折。”
正所謂君無戲言,可趙構卻朝令夕改,這讓岳飛自然是滿腹委屈。
岳飛幾次求見趙構,都沒能如願,心中積怨,再加上之前兩次北伐的事情,氣急之下,岳飛直接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奏疏,還不等批示,只向隨行機密官黃縱略微交代後,就離開建康,回到廬山為母守靈去了。
趙構聞知岳飛辭職,隨即詔令鄂州軍營將佐立刻督請岳飛還軍。
而後又派張宗元到鄂州軍中做宣撫判官。
趙構當然不可能就這麼放走岳飛了,岳飛的本事他又不是不知道。
在朝廷的詔令下,李若虛,王貴只得去廬山請岳飛還軍。
“將軍,難道你真就想這樣一走了之?”
“當初我們兄弟的說好的要一起光復中原,驅除外敵,如今外敵未退,將軍難道就這樣放棄了?”
兩人苦勸六日,岳飛這才答應受詔朝見,還軍視事。
幾乎是同一時間,張浚用人不當,終於招致了淮西軍變,張浚也因此引咎辭相。
得到兵變訊息後,岳飛立即上疏表示願率軍進屯淮甸,拱衛建康行朝。
然而趙構只讓岳飛到江州駐紮。
之後的九月,十月間,岳飛入宮覲見,期間向趙構提議立其養子趙瑗為皇儲,誰知此事又遭趙構呵斥。
其實這點也體現了岳飛此人不懂朝堂之事。
趙構膝下本就無子,對於皇儲的選立,可以說一直都是趙構心中的一根刺。
連秦檜這樣的近臣都不敢隨意在趙構面前提及此事,可岳飛卻肆無忌憚的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