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兩步,三步……
連續交叉步,高文並沒有選擇一步到位,而是透過腳步調整來尋找重心,緊接著雙手反拍一記切削。
——不是普通切削,而是典型費德勒式下旋切削接發球。
靈感,乍洩。
經過紅土賽季和草地賽季的洗禮,現在高文對於技戰術的選擇與運用,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多樣。
一拍切削,信手拈來。
如此切削,帶著防禦,同時也兼具進攻,透過強烈下旋製造出一種流星墜落的質感,落地之後還帶著強烈旋轉,依靠尾勁形成衝擊,即使是處於接發球的被動位置,也依舊能夠為自己爭取到主動。
更重要的是,因為腳步調整始終在自己掌控裡,不需要急停急轉,接發球完畢後就能夠快速回位。
這,才是真正重點。
這廂,高文切削了一拍,網球快速旋轉回去,重新鑽入小茲維列夫的反手位,打亂小茲維列夫的站位。
那廂,高文就已經快速回到球場中央,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小茲維列夫的進攻銜接,提前做好準備。
小茲維列夫確實遭遇擠壓,本來二區外角銜接正手進攻的經典套路已經準備好,即使高文回一拍斜線,他也可以選擇側身正手;但現在進攻節奏被打亂,腳步遭遇擠壓,雙手反拍只能頂一拍回去。
“啊。”
小茲維列夫悶哼一聲,身體重心下沉,試圖跟上下旋的擊球點,但因為腳步上位,完全就是進攻站位,結果還是被擠壓到,膝蓋下蹲不夠,雙手反拍的卷帶也就沒有能夠完全控制住,無法令人滿意。
牽一髮動全身,這就是網球,壓制與反擊之間的細節,蘊含著太多太多博弈。
緊接著,小茲維列夫就看到高文再次側身。
和剛剛那一分一樣,高文又又又側身了,做出側身正手的姿態,連續小碎步的調整,一呼一吸之間就已經到位,不僅重新回到自己的反手位,而且還有充足時間切換到正手,瀟灑的步伐著實是一種享受。
小茲維列夫心臟猛地收縮一下,暗暗驚呼“不妙”——
怎麼回事?
上一分和這一分,整個節奏看似沒有變化,依舊是自己熟悉的模樣,但僅僅只是接發球一次觸球的變化,卻將整個局面顛覆。
小茲維列夫想不明白。
不要說小茲維列夫了,此時此刻所有正在觀看比賽的專業人士也暫時沒有能夠看出一個所以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