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在靜謐之中蔓延,越是亢奮就越是平靜、越是激動就越是僵硬,全場沸騰的熱浪幾乎就要凝固成塊,卻依舊沒有人輕舉妄動,只是屏息凝視——
蠢蠢欲動。
一直到,啪!一聲脆響炸開,撕開現場的緊繃。
納達爾,發球了。
二區,反手。
但不是外角,而是近身壓反手,內藏強烈旋轉,落地之後朝著右側側旋,不是左側外撇而是右側內卷。
算計與博弈,可見一斑。
高文在算納達爾是否會選擇外角,身體重心稍稍朝著左側傾斜;納達爾也在算高文是否會賭外角,外角確實是外角,卻在落地之後重新捲了回來。
發球,也有兩層攻擊,第一層是發球的線路,第二層則是落地反彈之後的飛行線路。
高文注意力高度集中,腳步才剛剛啟動,第一時間就注意到網球的強烈旋轉,移動之中就已經做出條件反射,腳步持續前行,上半身後仰讓開空間。
一拍推擋,手腕輕輕一抖——
這是費德勒式接發球,手腕包裹的目的在於卸力,甚至偶爾接發球的時候就會直接選擇切放小球。
高文這一拍接發球沒有辦法放小球,因為納達爾的發球旋轉太強烈,冒然切放小球可能會導致下網。
但是,高文依舊成功卸力,輕盈地將網球推回去。
直線。
回球,進入納達爾右側球場。
速度不快,甚至有些慢,給予納達爾充足的調整時間,但這一次,納達爾沒有準備上網,腳步順利到位後,雙手反拍等了一會,也就識破高文的意圖。
淺區、卸力、下旋,也就是說,落地之後的反彈高度有限,沒有給納達爾充分的發力擊球空間,當然,納達爾依舊可以選擇強行發力,但在反手位,這樣的處理,納達爾往往會選擇斜線。
這,才是高文的目的。
納達爾看了一眼高文,果然腳步已經朝著右側的正手空檔移動,但納達爾反其道而行之,放棄發力,而是雙手反拍切削了一拍直線,形成一個牽制。
球網對面,高文不得不急停急轉又將身體拉回來,連續兩個跨步到位,雙手反拍早早就已經架起來,卻在出手之前停頓了一下,空氣明顯凝滯片刻。
博弈——
兩位球員正在博弈。
明明兩個人的回球都不快,甚至有意識地將力量和速度降低下來,但每一次出手都能夠感受到算計和佈局的張力,斜線與直線的銜接明顯帶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