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知道,自己需要稍稍控制一下節奏,但重點就在於——
高文,是否同意。
和費德勒一樣,高文也是一個控制比賽節奏的高手,經歷紅土和草地賽季打磨後,整個技戰術更加成熟,控制能力也更勝一籌。
其實,溫布林登結束後,高文沒有打幾場比賽,但真正高手就能夠看出來,多倫多和特松加的那場比賽,在受傷情況下,高文用不同手法拖住比賽咬住局面,整個節奏控制和戰術佈局就有明顯的進步。
當仇恨者們嚷嚷著高文詐傷從特松加手裡偷走一場勝利的時候,專業人士都可以看出高文的出色之處。
今天,也是如此。
第一盤比賽裡,費德勒和高文兩個人就針對節奏控制權展開激烈爭奪,表面看起來兩個人都在發力都在提速,但事實上,綿裡藏針的節奏調控貫穿始終,對兩位球員的全方位消耗都是不容小覷的。
終究,高文還是年輕,和費德勒一樣,兩個月時間裡沒有打幾場比賽,但高文的後勁和底蘊還是更深。
第二盤一上來,高文持續衝擊,費德勒試圖踩剎車,這也意味著博弈還將繼續。
“0:15”。
發球局裡先丟一分,費德勒非常冷靜也非常從容,緊接著就在二區用標誌性的內角平擊發球拿下一記發球直得。
時速210公里的發球打亂高文的節奏,發球沒有兜住,直接飛出底線,這就是費德勒的發球能力。
“15:15”。
費德勒隨即就站穩腳跟,表情依舊沒有任何慌亂。
高文也緊跟著稍稍調整,接發球站位往後退了一步。
高文從四巨頭的接發球戰術上汲取了諸多精華,緩緩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戰術,接發球站位經常變化。
退後,不意味著保守,也可能是以退為進的煙霧彈。
比如這次。
接發球前後退,但在費德勒拋球的時候卻又上步,搶了一步,這是非常典型的穆雷式接發球壓迫。
不僅是搶一步,同時重心調動起來,整個身體非常輕盈也非常靈活,腳步一踮,就已經衝了出去。
正手!
只見,高文往前搶的一步為自己爭取到一股推動力,正手早早引拍就已經正面撞上去,以身體為後盾,形成一個撞牆式的快帶效果。
一掃。
也沒有邊線,也沒有旋轉,這純粹就是快速硬地的經典擊球,網球就已經宛若羽箭一般橫掃過網。
沒有花哨,全靠硬碰。
費德勒的發球動作還沒有恢復,腳步明顯沒有到位,但費德勒也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正手出鞘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