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set),高……”
主裁判已經直接宣佈比分,對邊裁的判斷做出肯定答覆,為第二盤畫上句號,“6:4”,高文扳回一盤。
怎……怎麼回事?
全場愕然。
在非保不可的發球局裡,德約科維奇“40:15”領先, 但結果連丟四分,以一記失誤拱手將勝利讓出。
什麼?
就這?
就這!
第二盤的結束,著實太突兀也太荒謬,以至於有種虛無感,全場觀眾都不敢置信地抱住自己的腦袋。
心臟,忽上忽下, 然後又戛然而止,承受不住。
德約科維奇非常生氣, 非常非常生氣,轉身就對著自己的球員包廂怒吼起來,宣洩自己的挫敗和不滿——
剛剛這一球,有難度,但也沒有那麼困難,最主要的還是德約科維奇自己的預判不準,出現低階失誤。
所以,高文的回球,到底怎麼回事?
首先,線路。
依舊是中路,這也意味著,德約科維奇撕開角度的空間有限。
從物理角度來說,來球角度越大也就意味著回球角度可能更大, 但沒有角度的話,創造角度就需要更多風險。
其次, 落點。
因為高文擁有從容的擊球時間, 控制更加簡單更加容易,他故意將回球稍稍推深了一些,卻也沒有太深。
如果直接壓在底線上,德約科維奇肯定會警覺,回球的卷帶更多一些,增加安全係數,可能就不會失誤了;但高文只是稍稍推深一些,又沒有追求極致,確保回球落點在德約科維奇前一拍擊球站位的後方即可。
如此一來,德約科維奇的移動腳步就必須沿著自己斜後方三十度角衝刺,腳步調整稍稍不到位的話,可能就必須在身體後方完成擊球,這對擊球控制、空間效果、回球線路的影響都是客觀存在的。
再次,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