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還是因為訓練觀念、訓練體系、訓練意識等等方面,如果這些方面能夠與時代接軌,那麼這些球員也能夠冒頭,未來還能夠看到更多年輕球員紛紛湧現——
甚至不需要等到吳易昺和商竣程,眼前的張擇和吳迪就已經能夠走上舞臺。
至少,高文是這樣認為的。
網球,不應該是站在底線如同機器人一般反覆機器的運動,而是一項持續運動、持續計算、持續博弈、持續佈局的運動,這是一項充滿智慧和魅力的運動,所有力量、旋轉、控制全部都需要和腦力碰撞出火花才能夠發揮作用。
眼前,李喆和張擇兩個人雙雙陷入沉思,吳迪正在上下打量高文,就好像看見外星人一般;王楚涵則有些出神,卻不知道腦海裡正在湧動什麼,眼神微微潰散開來,在空氣裡蔓延。
氣氛,有些微妙,每個人都各有所思。
但這是好事。
頭腦風暴就是這樣,高文扮演的,僅僅是拋磚引玉的角色,丟出一個靈感,然後期待著不同的化學反應——
在不同的思想土壤裡,那些種子,將盛開出不同模樣的花朵。
高文嘴角的笑容輕輕上揚。
“去年在美網,我說過,我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別,我只是第一個,在我身後,還會有很多很多,我是真心的。”
吳迪第一個就反應過來,雙手叉腰,“我還以為你在發揚謙遜美德呢,然後和阿擇說,你其實在賣乖。”
高文歡快地大笑了起來。
李喆抬起頭,看著眉宇之間洋溢著明亮和歡快的高文,眼神裡滿滿的真誠與堅定,不由自主地就讓人想要相信他。
現在,李喆終於明白張擇的意思了:
為什麼從墨爾本回來,張擇就對高文讚不絕口。
他們那時候還以為是因為高文再次創造了歷史,張擇就在現場見證,跟著心潮澎湃;但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李喆,他的心思已經沉寂許久許久了,畢竟,他馬上就要三十歲了,職業生涯從來沒有任何突破,現在再期待著能夠打破天花板,是不是太遲了?
但看著高文,那股渴望又再次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高文,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