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高文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哪怕不是站在全域性高度全域性角度給予意見,也可以提供一個不同視角的想法。
認真想了想,高文斟酌自己的話語。
“其實,我們一直有一個思想誤區,亞洲球員的身體天賦可能先天就比不上歐美球員。”
“就好像現在普遍觀點認為,黑人運動員在短跑和長跑專案擁有絕對優勢一樣。”
“但時代在進步,觀念也在改變,在我看來,單純從身體素質來說,各有所長、各有優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短板。我們也是一樣。”
“網球這項運動,恰恰是一項運用大腦來發揮自己身體潛力的運動,並不是說誰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誰擊球更重,就能夠取勝的。”
“優勢和劣勢,全部都是相對而言的。”
循序漸進,層層推進。
不知不覺地,所有人都跟隨著高文的話語顯然沉思,不管贊同還是反對,至少願意靜下心來思考一番。
“當今網壇,男子的錦織圭、戈芬、費雷爾、休伊特、施瓦茨曼,女子的拉德萬斯卡、阿紮倫卡、巴蒂、辛吉斯。”
“他們全部都不是傳統印象裡典型‘身強體壯’的型別,力量和身高方面都有明顯劣勢,但他們都在職業網壇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不僅僅是世界前一百而已,全部都是世界前二十乃至前十的水平。”
亞洲球員裡,同樣也有力量型的;歐美球員裡,同樣也有技巧型的,這都是相對而言的,不能一概而論。
“當我們談起訓練的時候,似乎總是在訓練身體,更強壯、更迅速、更輕盈,試圖從身體素質入手。”
“這些重要嗎?當然,非常重要,始終不能忽略。”
“但我認為,戰術意識、比賽格局、對抗博弈等等方面也需要訓練,準確來說,就如同下圍棋一樣,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探索自己的比賽方式和風格,然後尋求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歸根結底就是揚長避短。”
說著,高文點了點自己的大腦,給出最後結論——
最簡單也最直觀的例子,從盧彥勳到錦織圭再到鄭泫,東亞三國裡也湧現出不少優秀的男子單打球員,世界排名輕鬆躋身前一百,乃至更高。
現在,年輕一代也正在成長,張擇、吳迪、王楚涵,以及後面更加年輕的吳易昺、商竣程等等等等,他們具備了能力也具備了潛力,卻始終沒有能夠冒頭,一直到高文所熟知的未來,也沒有人躋身世界排名前一百。
真的是因為身體素質嗎?
當然不是。
絕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