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璞將那頁夾好說道:“這不是到了後來,就沒有海戰需要,主要行商用途嗎?”
“原來如此。”朱祁鈺明白石璞的意思了。
後來大明艦隊已經天下無敵,自然是可勁兒的往大了造,從一千五到兩千五,再到五千料,為了船的穩定,可不就是越造越寬嗎?
反正也沒人敢打大明艦隊的主意…
就倆字,豪橫。
第二個原因,就是為了裝更多的貨物,大明的五千料封舟、兩千五百料和三千料的闊船,就是麻袋裝錢的那個麻袋,當然是裝香料運回國。
現在航路的情況幾乎回到了當初永樂初年的情況,所以,這種面面俱到小能手的兩千料船舶,自然又進入了工部尚書的視線之中。
朱祁鈺滿意的點頭說道:“就這個了。”
不用進行再設計,便可以完成瘦身行動。
大明什麼都有,為了適應不同的海況,有不同的船舶設計,皇帝需要用到什麼,選一個就是。
關於工匠、船員、出海行軍的勞動報酬、船隻規模、如何保障淡水食物等等問題,船舶攜帶武器,大明的鹽鐵會議持續了整整七日。
這僅僅是大方向上的確認,各部還要進行曠日持久的部議,隨後部議的結果,返回到廷議,最終在廷議中,確認具體的結果,由文淵閣票擬,朱祁鈺最終批紅開始推行。
為了響應事前有動員、戰後有總結的指導思想。
每次的航行,都會從下到上,做出總結,改進船舶的構造、比例和武器配置。
大明擁有世界上最精密的官僚結構,這些官僚的存在有利於大明的穩定統治,從西周時候就開始出現的科層制的官僚機構,為朝廷的長期穩定統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官僚機構,總是會出現問題,比如自從洪熙年間就開始的重文輕武、從正統年間就開始的黨爭、自始至終的反投獻的風力等等。
原因並不複雜,科層制的官僚機構和他們的家族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
王直作為大明的六部尚書,吏部的天官,在放棄自己宗族的時候,立刻變成了過街老鼠,成為僅次於被胡濙譏諷的物件了。
此時的京師城內,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朝鮮的王叔李瑈帶著他的侄子王世子來到了京師,請求覲見,禮部鴻臚寺正在和李瑈溝通著覲見的細節。
第二件大事就是春闈,會試的進士出身,是天下讀書人所共欲。
景泰五年的春闈也不會如期舉行,而是要推遲一個月,因為所有進京趕考的舉人們,剛進入貢院,就面對了成堆的算學試卷。
吳敬作為翰林院掌院事國子監祭酒,在貢院開門的時候,就帶著教習直撲貢院。
景泰五年的算學已經開始計入成績了,所以吳敬要對他們展開長達一個月的算學突擊訓練,舉人們剛剛領了《管子集校》還沒開始看,就看到了小山一樣的算學試卷。
朱祁鈺親自下了批示,畫了考點,要求景泰五年的算學卷,無論南北中榜,都要以簡單為主。
大約就是小學六年級的水平。
小學六年級的算學,非常的簡單,最多出現幾道應用題,只涉及到了簡單的四則運算,部分分數內容以及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