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復和王悅是無法理解撒馬爾罕比較古怪的統治模式,尤其是沙利亞法典裡的內容。
為什麼會有神人相擾,神的使者行走人間之事。
因為在中原王朝,這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神權君授還是君權神授,這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中原王朝歷來都是神權君授,無論什麼神仙,都別想爬到皇帝的頭上,更別提什麼****的政體了。
早在顓頊的時代,也就是朱祁鈺給孫太后賀歲的時候,寫的那四個字,德比顓頊。
在顓頊之前,民神不雜,巫覡成風,所以顓頊就命令自己的兩個孫子重和黎,一個任司天,一個任司地,絕地天通,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周昭王有次就問自己的臣子觀射父,為什麼顓頊要絕地天通呢?
觀射父說: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
所以,早在三皇五帝,幾近於傳說年代裡,中原王朝已經開始絕地天通,宗教力量雖然屢次登上政治博弈的舞臺,但是始終都未曾有****的朝代存在。
所以,正統十四年,郕王監國時,大臣們對於送走大明國師楊禪師去感化瓦剌人這種做法,一致贊同,最終楊禪師被送到了瓦剌。
即便是黑衣宰相姚廣孝,本身是個和尚,但是姚廣孝在上朝的時候,也從來沒穿過僧服,而是以朝服入仕。
王復對於基於經書制定法律這種行為,是不能理解的,但是王復是一個很務實的人,這裡的風土人情就是如此。
制定政令,應該順天之時,得地之宜,忠人之和,隨時而變,因俗而動。
如果他在撒馬爾罕,直接搞西門豹治鄴,破除為河伯娶婦的陋習沉巫的事兒,那樣做,會直接激化矛盾,既不順應天時,也不得地利,更傷人和,
政令需要因為風俗而變動。
所以王復找來了楊禪師,請楊禪師推行佛法。
先把這攤水攪渾,然後再以利柄驅動,最後治理康國府。
“楊禪師。”王復看著楊禪師就不忍直視。
他記得楊禪師當年非常的富態,這幾年不見,已經骨瘦如柴了,看來在和林沒少受苦。
王復是讀書人,子不語怪力亂神,他很少和楊禪師接觸。
楊禪師也被裹挾著西進了。
也先雖然對佛學不感興趣,但是還是帶他到了和林,西進的時候,也把他帶上了。
“王資政。”楊禪師趕忙行禮。
好死不如賴活著,他一直在求活,他當初帶了不少弟子,到現在,他身邊只有兩個弟子了。
王復和楊禪師溝通了一番,在撒馬爾罕宣揚佛法的想法。
王復笑著說道:“楊禪師竭力施為便是,自然有大軍為楊禪師做依仗,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