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三百人的使團,動靜並不會小。
上一次傳遞大秦國國書的使者,半道上就被人截殺了,或許是奧斯曼人做的,也有可能是帖木兒王國的人做的。
幾乎所有人都不希望大秦國繼續存在下去了,甚至是包括泰西人。
但是大秦國依舊堅挺著。
王復正在想方設法的將使團送入大明的控制範圍之內,只要到了碎葉城,一切都變得可以操作了。
因為再往東,使團變到了大明的控制範圍之內,給大皇帝的謝禮,無論是忠順王還是忠義王,都沒有膽量打劫。
王復此舉算不上冒險,因為他也在試探也先對他的忍耐度,看看在他眼皮底下做點小動作,會發生什麼。
當然王復讓自己的危險降低到了極低的地步。
他以瓦剌人不允許大秦國和大明通使為由,脅迫大秦國使者尼古勞茲行賄。
所以這個案子的性質,就從偷偷給大明皇帝投獻,變為了索賄。
大秦國使者一行人,除了一千枚三錢重的羅馬金幣以外,再沒有了任何的有價值的財物,那些書籍,在瓦剌人看來並不值錢。
王復也沒有對也先過多的說過泰西的局勢,甚至說過大秦國的事兒。
也先對這個大秦國完全是第一次聽說。
大秦國的正使名叫尼古勞茲,副使名叫埃萊娜,十分年輕的小姑娘,所有人都喜歡喊她佐伊(注)。
事實上,王復做了被發現的準備,但是他多慮了。
王復藉著兩個王子葬禮的名義,送走了這三百人到了碎葉城,整個過程,沒有一個人詢問過這三百人到底是什麼人。
就連伯顏帖木兒都未曾詢問,這三百人順利的在碎葉城駐紮之後,向著天山古道而去。
王復和賽因不花管理著渠家人的塞外商鋪,也很少有人過問,他們到底在往來販賣著什麼。
要知道這個年代,甚至有皇帝帶頭向塞外販賣火器及鋼羽,王復偷偷送點人離開罷了,真的算不上什麼大事。
比大秦國的使者更快的是王複寫好的奏疏,順著商路至嘉峪關,隨後向著京師而去。
這個時候,瓦剌人在撒馬爾罕打劫到的所有收穫,終於在嘉峪關內的互市銷售完畢,近百萬的銀幣,向著塞外而去。
天山古道這條從漢時起的商路,終於再次煥發出了火力。
好人兀魯伯的那些“破銅爛鐵”一文不值,若非有夜不收的信牌,兀魯伯那些在天文臺的所有物品,都會當做廢品處理。
朱祁鈺收到兀魯伯的破銅爛鐵的時候,收到了王復的第二封奏疏。
大秦國使者帶著數千冊圖書從君士坦丁堡而來的訊息,放在了朱祁鈺的案前。
“你去把胡尚書找來。”朱祁鈺看著面前的奏疏面色複雜且古怪。
大秦國,或者說東羅馬帝國居然還活著,這是他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