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無奈的說道:“那他們怎麼就可以交稅造反呢?”
按照大明斬首族誅的律法,十五歲以下一律降罪,南下平叛多了三個庶人。
“因為殿下是嫡皇叔,他們不是。”羅炳忠笑著說道。整個天下,能跟陛下盤盤道的只有襄王殿下了。
朱瞻墡離皇位最近的一次,是第三次監國,陛下帶領大軍南下平叛。
但即便是看似一步之遙,其實卻是遠在天邊。
他當時還缺一個大明皇帝兵敗被俘的機會,否則朱瞻墡還沒發動政變,就被人摘掉了腦袋。
這個人可以是羅炳忠,可以是唐興,也可以是天子緹騎,也可能是錦衣衛。
朱祁鎮都被俘虜了,還不是有袁彬忠心耿耿護持左右?
朱瞻墡那時候,看似是離皇位最近的一次,其實也是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畢竟朱瞻墡只要有確鑿反跡,人頭就可以換奇功牌了。
退一萬步講,朱瞻墡如果細細謀劃,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南衙到北衙,有十五天的時間緩衝期。
也就是說朱瞻墡可以從發動政變到徹底掌握權柄,有十五天的時間去徹底掌控軍權、財權、人事權等等,然後陛下盤盤道,試問天下,鹿死誰手。
如果搞得過陛下、于謙、石亨、京營十幾萬訓練有素的大軍的話,朱瞻墡的確有可能坐穩皇帝。
那要是皇帝南下平叛戰敗被俘或者乾脆被殺了呢?
那朱瞻墡做監國,本身就是儲君位,登基便是理所應當,並無問題。
朱瞻墡為何不一不做二不休,奪了皇帝的鳥位呢?
嫡皇叔又不蠢,要真的能成,前兩次監國,他就那麼幹了,還等到現在?
活著不好?非要給自己辦個加急?
朱瞻墡猶豫了下說道:“孤在準備準備,再見這幾位地方官吏。”
他以為自己在貴州可以悟道。
再過五十年,會有一個王守仁的人,在貴州修文縣龍場驛悟道,朱瞻墡人在大明貴陽府,他以為自己悟道了。
但是他做了那麼多,想了那麼多,兜兜轉轉,卻沒繞開管子的合集。
沒辦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歷史太長了,總能在犄角旮旯裡找到類似的學問加以佐證。
這一點並沒有讓朱瞻墡感到絕望,因為他十分專業的長史羅炳忠也說了,殿下雖然句句話話離不開管子,但是結合大明的實際政務,完善了大明的財經事務。
僅憑這個,價值一個邸報頭版,是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