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 (1 / 4)

“這次,孤定然拿邸報頭條!你信與不信?”朱瞻墡再次站直了身子。

他在視察貴陽府造船廠,主要是平底船,用於漕運,貴州雖然貧瘠,但是貴州也有許多的特產,是內地所沒有的。

三七、金不換,都是好藥,良藥,滇銅更是大明所急需之物。

朱瞻墡還在尋找內地少有或者沒有的物產,這對開發貴州是有益的。

羅炳忠疑惑的說道:“殿下又有高論?”

郭琰看著這位嫡皇叔,他其實一直以為嫡皇叔是個酒囊飯袋,畢竟大明的藩王自永樂年間起,就當豬在養。

但是朱瞻墡其實當初是被當做儲君去培養的。

永樂年間太子、漢王、趙王爭奪儲君之位,是極為激烈的,太子朱高熾從朱棣起兵時就開始監國,負責後勤事物,漢王朱高煦,那是能征善戰,靖難之中,戰功卓著。

圍繞著太子、漢王、趙王爭嗣,太子府、漢王府、趙王府的孩子們,也接受了極為嚴格的訓練。

朱瞻基、朱瞻墡和朱瞻墉三個嫡子,曾經在潭柘寺,一起接受姚廣孝的教育,朱高熾徹底獲勝,是因為朱瞻基這個好聖孫。

朱瞻墡是五嫡子,所以他也接受了姚廣孝的帝王教育。

朱瞻墡算上朱祁鈺親征平叛那次,一共三次監國了。

郭琰一直以為襄王身邊的長史才是拿主意的人,襄王來到貴陽府,只是當個泥塑像,震懾宵小。

但是郭琰很快就錯了,無論是六枝官廠還是貴陽造船廠,還有最近黔國公府鼎力配合下,建立的滇銅廠,這位襄王殿下,無不是親力親為。

而烏江疏通之事,襄王也多與四勇團營都督,太平伯楊俊溝通,而且還親自乘船往返重慶府,確定烏江的運期水文。

郭琰疑惑的說道:“為何說又?”

羅炳忠笑著將是我,有我,無我,人生三境界簡單說了一遍,笑著說道:“殿下時常有高論。”

郭琰聽完,感慨萬千的說道:“殿下不愧是殿下。”

朱瞻墡看著船舶不斷下水,十分確信的說道:“這次,必然拿下邸報頭條,這次是陛下最為關心的財經事務!”

羅炳忠十分確信的說道:“哦?願聞其詳。”

郭琰趕忙說道:“殿下請講。”

朱瞻墡看著忙忙碌碌的碼頭,嘆息的說道:“何為天下?不外乎,利來利往。”

“利,就如同是個線頭,將君臣、臣臣、臣民,串聯起來,我舉個例子,比如這碼頭上的力夫,他們為何在搬運貨物,是不是孤給了他們錢,他們才肯?”

“他們搬的什麼?是不是咱們在貴州找到的內地所需之物?三七、金不換、滇銅,都是內地所需。”

“這些特產,拿到內地之後,換的筆墨紙硯書、油鹽醬醋茶,是不是利來利往?”

“所以,利為軸,為上者,若想讓智士盡謀、謀士盡智、勇士輕死,就要把利柄掌握在手中,使之離開為上者,就不可活,這樣,他們就不得不盡力了。”

羅炳忠點頭說道:“殿下言之有理,佩服,佩服。”

朱瞻墡來到了貴州,就辦了三件事,開礦、疏浚、收購藥材。

開礦需要人手、疏浚需要人手,收購藥材,種植、採集藥材都需要人手。

這就是朱瞻墡的利軸法,他就用利益先捆綁了窯工、力夫、藥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