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 (3 / 4)

朱祁鈺這才鬆了口氣,他講的內容,並不複雜,其實就是最簡單、最基礎的貨幣的作用。

陳循搞政治,尤其是帝王行事、文書這方面,很有成就,但是在經濟領域,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于謙反而看著皇帝,眼神閃爍。

按理來說,陛下做郕王的時候,是不會學這些東西才對,陛下又是怎麼如此透徹的、清晰的理解鹽引,在坊間流通的作用的呢?在去年九月份的這次動盪中,這貨幣是何等價值呢?

這時候,于謙更加確信,陛下背後有高人!九十九尺那麼高!

至於陛下是否是真武大帝轉世,于謙是不信的,他更相信是陛下身後的高人,類似於姚廣孝於太宗文皇帝那般。

但是于謙琢磨來琢磨去,也沒琢磨出高人是誰。

金濂認真的記下了筆記,陛下這部分關於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也是足以讓他茅塞頓開。

金濂思前想後,還是覺得銀子最適合做大明的貨幣,為何銀子可以作為貨幣呢?

因為銀子沒什麼使用價值,但是有著極高的交易價值。

金子也是也可以,但是金子實在是太少了,還是銀子靠譜一些。

朱祁鈺坐在凳子上看著金濂的反應,覺得有必要寫一本大明版的《國富論》了。

大明的財經事務,簡直是一塌糊塗!

財富即權力。

沒有有個健康穩定的財政體系,大明怎麼能長驅萬里,揚鞭域內呢?

與《國富論》相比,朱祁鈺其實更喜歡《資本論》,但是在大明寫《資本論》,實在是太超綱了…

金濂已經坐下,他還在思考去哪裡搞銀子,聽說倭國很多,可不可以利用大宗商貿,來大量獲得穩定的貨幣呢?

鹽引實在是太不穩定了,而且關切到了的大明的民生起居,這東西做貨幣,實在是牽一髮則動全身。

金銀穩定,但是大明一年產銀十萬餘兩,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按照金濂在戶部盤賬的估算,大明一年至少得五百萬兩以上的白銀流入,才能讓白銀全面充當貨幣。

朱祁鈺繼續說道:“朕在之前就說了,打算讓算賬的太監和戶部的度支部主事,成立一個計省,暫時掛在石景廠名下,計算每年石景廠生產,偶爾也替朕算算這筆賬。”

嘉靖皇帝別號大明戶部尚書,就是完全控制了錢袋子,才會二十年不上朝,不視事,但是依舊可以獨斷朝綱。

朱祁鈺沒打算做金濂的活兒,金濂乾的挺好的,但是大明這本經濟賬,不能這麼一直糊里糊塗下去了。

“若有異議,可以現在提出來,或者寫成奏疏呈奏文淵閣,只要是現象、問題、原因、方案等四個大方向上說得通,朕都會認真看的。”朱祁鈺從來沒有不允許朝臣們參政議政,但是朱祁鈺反對泛泛其談,胡攪蠻纏的空談謬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