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新招的三千兵,靖北軍的人數如同滾雪球般擴充至五千人,人數的急劇增加,必然會導致靖北軍戰鬥力嚴重的下滑。
為了儘快讓這三千軍形成戰鬥力,李興之決定對各營進行擴充,用老兵來帶新兵的方式來提高各營的作戰水平。
按李興之的設想,鋼鋒營和疾火營各加兩個步隊的鴛鴦兵,騎兵大隊也要補充到五百人的規模,剩餘的八百人則編入震虜營,以確保後營的穩定。
不過新入營的秦英卻向鋼鋒營營副王忠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認為北方地處平原,靖北軍沒有必要全部用戚家軍那樣的編制,也可以用白桿兵的編制進行擴軍。
對於白桿兵的傳說,王忠也是有所耳聞的,畢竟十八年前,渾河那一仗太深入京畿百姓的人心了,所以王忠當即向李興之舉薦了秦英。
蜀錦徵袍手製成,
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上多少奇男子,
誰肯沙場萬里行。
對於白桿兵的傳說,李興之作為一個資深皇漢,自然是有所耳聞的。
石牌秦良玉在明末可謂家喻戶曉般的奇女子,便是在後世,各種明末網文中,她也是被推崇倍至般的人物。
平定播州奢安之亂,七十高齡還能率兵死守石牌,逼的當時自稱大西王的張獻忠不敢犯境,一手創立的白桿兵在渾河和當時如日中天般的八旗兵打的旗鼓相當。
老奴努爾哈赤還是調來重炮才堪堪轟破了白桿兵軍陣。
現在王忠居然舉薦軍中有當年白桿兵的後人,李興之是大喜過望,遂命王忠將人請進了縣衙。
秦英是提著長槍進的縣衙,進了大堂便抱拳行禮道:“屬下秦英,見過李將軍。”
李興之見他雖然年齡不大,只和自己相仿,但步伐沉穩,身材魁梧,雙目炯炯有神,一看便是精練武藝之人,也是心中暗贊。
當即起身開口道:“秦兄弟免禮,如今韃虜入寇京畿,官軍望風披靡,百姓亡於建奴之手者不可計數,故李某方才舉義師、興大義,率高陽軍民共抗韃虜,今聞秦兄弟通曉白桿兵戰法,可否和某家備述之?”
俗話說,英雄重英雄,李興之雖不是什麼英雄,但是在建奴入境後,毅然率軍進駐高陽的舉動,自然會令秦英這樣的熱血漢子敬重,所以對於白桿兵的戰法,秦英自不會隱瞞。
據秦英所說,白桿兵陣法是繼承唐軍的訓練方式,以二十五人組成一種尖錐型的陣型,尖錐的外圍計程車卒全部使丈五長的長槍,內層則是槍盾兵,如果第一排士兵受傷倒下,第二排士兵馬上補上來,第三四五排士兵及陣後助陣士兵也作相應調整,不斷補充以保證隊形的完整不亂。
當然二十五人不過是白桿兵最基本的陣型,在面對大規模戰役時,白桿兵還可以根據戰場形勢變化,轉化為數百人的大陣,當然這樣的陣型轉換對士卒的要求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