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既然出兵遼東的話,那咱們是不是需要朝廷的調令?咱們是走水路還是陸路進兵?”
提到先取遼東,萊登兵備道魯良直就是精神一震,他投靠李興之的目的就是要報新安被屠之仇,能去遼東打建奴總比守在萊登坐看李興之清君側要強的多,畢竟眼不見,心不煩。
“朝廷對松錦用兵,怎麼可能會丟下咱們靖北軍?只不過本帥回師不久,朝廷大軍的開拔銀子還沒湊齊,故此本帥這邊還沒收到朝廷的聖旨,再者本帥身為遼東提督,就是沒有明旨,咱們出兵也是名正言順。”
李興之清楚地知道這次松錦之戰,崇禎是賭上了國運,集中了大明九邊最後的精銳以及最後的家底,光是火炮就有四千多門;而奴酋洪太同樣押上了最後的底牌,猥集在松錦一線的清軍也達到了恐怖的十二萬人,而瀋陽的老弱和婦女也幾乎全部動員,為前線運送武器和糧秣,既然是大決戰,那自己這個在皇帝眼裡的絕世驍將自然是要奉命出征的。
宋廣坤笑道:“大帥,洪承疇用兵謹慎,此次朝廷更是精銳盡出,建奴必然被朝廷大軍吸引,正是我軍走海路偷襲遼東的良機,若是襲破東虜重鎮,那咱們救回聖公之說也能有所交待了。”
“當年老奴身死,代善等四大貝勒同時面南秉政,洪太能脫穎而出,甚至建國稱帝,自然是非常人所比,遼東乃是其根本之地,我靖北軍又連續擊敗阿巴泰和嶽託,如今和遼東隔海相望,洪太安能不做防備?”
李興之眉頭緊鎖,能被滿清的包衣們奉為“繼位於後金總崩潰前夕,定鼎於天下將定之前。”的人物可不是崇禎帝和李自成能夠相比的。
雖然這裡面有吹噓的成分,但是洪太的戰略眼光和用人手段確實有過人之處。
在歷史上松錦大戰結束後,東虜由於損失慘重,洪太令阿巴泰等人率軍入關搶掠,曾再三叮嚀,要求阿巴泰不得和農民軍交手,甚至還可以分配部分搶掠所得與農民軍。
他的戰略意圖很簡單,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友軍,就是要讓明廷在已方和農民軍的雙重打擊下,疲於奔命,最終耗空國力,以便於滿清能夠順利地入主中原。
伐明如伐樹,先去其枝幹,再剷除其根莖,先從兩面砍伐,則大樹自僕。
而且洪太非常注重團結漢奸,孔有德自山東逃奔瀋陽時,洪太曾親率滿清的王公大臣出城三十里相迎,並親自向孔有德行了女真人最尊貴的抱見禮。
後來尚可喜投奴,洪太亦是紆尊降貴,出城三十里相迎。
最終這三個被大明棄之如弊履的大漢奸在洪太的刻意籠絡之下,成為了滿清入主中原的前驅,從山海關一路殺到了兩廣,這一點也說明了洪太御人是頗有手段的。
對於這樣一個對手,李興之自然不能將他視為張獻忠和左良玉等人,稍有不慎,說不得還會中了他的算計。
“大帥勿憂,卑職自有手段讓洪太入彀。”
軍帥府參知徐以顯一臉哂然,若是再配上一把羽扇的話,還真頗有些名士風範。
“哦,徐先生,計將安出?”
李興之猶疑地看向這個在歷史上張獻忠麾下的第一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