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國賊> 第四百九十四章祖制不可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九十四章祖制不可違 (1 / 2)

李興之責成劉理順提請《鹽鐵整改令》和《礦稅整改令》後,新立的大明永曆朝廷便引發了軒然大波。

按制此事只要丞相府提請,內閣成員票擬、司禮監批紅,走完這套程式便屬於在大明法律認可範圍之內,只不過由於靖北軍起兵靖難,司禮監已經名存實亡,由兩位輔政王簽署即可。

原本靖北軍主力尚在京畿,百官們攝於靖北軍軍威,尚不敢造次,熟料角山戰報傳入京師後,不少官員見靖北軍戰敗,又生出了反覆之心,只不過礙於第四鎮和新編的錦衣衛在京,他們並不敢將矛頭直接指向李興之,而是紛紛彈劾提請這兩條法案的內閣首輔劉理順。

文人殺人不用刀,論到大明律的時候,士大夫們就會振振有詞地指出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可是當朝廷提出按律徵收商稅和礦稅時,掌控著大明輿論的筆桿子們又成了民。

由於內閣實際上已經為李興之所屬的山東鎮官員掌控,多方勾結的朝臣並沒有傻的將彈章直接呈奏內閣,而是選擇在每月中旬的大朝會發難。

崇禎十三年十一十五日,望日大朝會,其實這樣的朝會在明太祖朱元璋後已經變成了一種形式禮儀,原本內閣首輔劉理順和總督京師城防的張邵謙以及錦衣衛指揮使馬三德並不贊同,可是福王朱常洵卻認為必須舉辦,原因嗎就是他老人家想要享受一下百官朝賀,統御萬方的威儀,當然他這話是萬萬說不出口的,而是以新帝甫立,若不舉行大朝會,則有失體統。

福王名義上還是李興之的未來老丈人,劉理順等人哪敢不從,開就開吧,左右只是走個形式。

熟料待百官朝賀完畢,卻是畫風突變,戶部給事中陳啟新竟陡然出列,從袖袋中掏出一道題本朗聲道:“臣戶部給事中,陳啟新啟奏陛下及兩位輔政王殿下,內閣首輔大臣劉理順前者所提之改革鹽鐵和礦稅提案,並不符合我皇明祖訓,向著太祖肇基,曾有過明旨,國家商稅三十歲一,如今首揆將兩稅提升至十稅一,此乃大不敬也,還請陛下和兩位輔政王明察。”

陳啟新說罷就是以頭搶地,重重地拜倒在丹陛之前。

“臣等附議!”

“臣等附議!”

禮部主事汪士倫、戶部主事劉嘉績等科道官員紛紛附議,他們之所以敢如此罔顧李興之的威嚴,原因就是這道奏疏並沒有明指任何人,而是拿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時定的稅賦標準說事。

朱常洵懵了,咱的本意就是想耍耍威風,你們這幫慫瓜居然在大朝會上把老子祖宗搬出來了,看著跪了一地的朝廷大臣,他不由地想起了自己老子萬曆皇帝因為礦稅,被文官集團逼的不敢上朝的事來。

“關於鹽鐵和礦稅改革,本是首揆提請,此事首揆作何解釋。”

在寶座左側的錦墩上躊躇良久後,朱常洵抬眼看向劉理順,說實話朱常洵對徵收礦稅和鹽稅打心裡是贊同的,憑什麼你們文官守著這些掙錢的買賣,本王捐納的四百萬兩銀子還不知道從哪裡撈回來呢?

劉理順略一思索,回奏道:“陛下,福王殿下、德王殿下,此一時,彼一時,太祖肇基之時,天下初定,我太祖皇帝為了休養生息,不得不減稅養民,如今國朝內憂外患,百姓們已苦不堪言,不加收礦稅和鹽稅,如何剿除中原流寇和遼東建奴?”

戶部郎中吳昌時冷笑連連,“呵呵,首揆此言差矣,太祖皇帝曾有言,後世子孫不可更改,有違者,按大不敬處之,首輔如今擅改祖訓,這是公然藐視我太祖皇帝,臣啟兩位輔政王,如此大不敬之事,當作何處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