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朱慈炯宮車晏駕,代表著由李興之所屬的靖北軍之擁立的大明第十八代君王即將登基。
懿安皇后張嫣帶著朱慈炯進了崇禎靈柩停放的几筵殿後,李興之即以德王和朱慈炯的名義下令全城舉哀。
由於這次靖難之役,內宮的太監們表現出了異於京營和朝廷上袞袞諸公的忠勇,為防有變,李興之即令李邦傑統領鐵人兵進駐紫禁城,原宮中的四千餘太監全部發銀遣散,有無家可歸者則安排到京師皇陵和鳳陽皇陵,讓他們替老朱家看守陵墓,至於宮女,願意回家者發銀遣散之,不願者,可擇軍中未婚士卒進行婚配。
尚在後宮的袁貴妃、李康妃等貴人,李興之沒有妄動,而是將成國公朱純臣、嘉定伯周奎以及陳新甲和高起潛等人家中的侍女充入了內宮,並著她們服侍諸人起居。
隨著鐘鼓司敲響了景陽鍾,京師內所有的寺廟屆時鐘鼓齊鳴,那些尚在家中的官員們,也是誠惶誠恐地換上了喪服,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前途擔心,按他們估計,德王起兵靖難,破了京師以後肯定要自己登臨大寶了。
誰也沒想到這德藩不知道吃錯了什麼藥,居然立定王為帝,雖然大夥都清楚這定王殿下不過是德王的傀儡,可是他若是要問自己等人一個不忠之罪,德藩和那個天殺的李興之想來也不會拒絕皇帝的意思,畢竟帶頭迎接靖難軍的東閣大學士陳演和國子監祭酒魏藻德連同他們的家人已經被關進了鎮撫司大牢。
群臣們是膽戰心驚地等了七天,生怕駐守在城中的靖北軍突然上門拿人問罪;這次靖難的幕後黑手李興之卻是趁著國喪期間整合了京師的軍隊。
這次靖北軍起兵靖難,一共動用了八個鎮以及滿蒙漢綠旗和鐵人兵,隨李興之北上的軍馬,只有三個鎮,分別是張邵謙的第四鎮、劉文秀的新四鎮以及尚可喜的第六鎮。
由於有黃文昌這個內鬼,靖北軍本部不過折損了兩千餘人,其中滿蒙綠旗約有五百人戰歿,新四鎮折損了一千五百餘人,損失並不大,但取得的戰果卻是驚人。
投降和反正的俘虜有密雲副將唐通部的兩千八百兵,山海關總兵高第所屬的一千三百兵,此外還有駐守京師的勇衛營約有三千六百兵、京營一萬六千八百餘人。
“自崇禎朝以來,錦衣衛名存實亡,失去了對朝廷大臣的監督權,本帥有意重組錦衣衛,馬三德,本帥有意你來充當這個錦衣衛指揮使,你可願意。”
京營提督衙門,李興之在京師的臨時行轅內。
此次隨軍出征的一眾武將皆是頂盔貫甲,按軍職分列在節堂兩側。
大明的大都督府左都督李興之高坐主位,緩緩下達了入京的第一條軍令。
“錦衣衛……?大帥,咱在高陽時就聽說過,那可是專門迫害忠臣的,末將還是在軍中舒服。”
馬三德聽了就是連連搖頭,他雖然識字不多,但是高陽緊臨京畿,他對錦衣衛的赫赫聲威還是有所耳聞的。
“這是軍令,本帥讓軍情司的陳文助你,你可從第四鎮和新四鎮中抽掉五千兵充入鎮撫司,先把錦衣衛的架子給本帥搭起來,再去找駱養性,重新擬訂一個章程給本帥,事情辦好了,本帥即請旨新帝,封你為伯爵。”
“呃……!”
馬三德鬱悶地看向李興之,他也知道這錦衣衛指揮使是個燙手山芋,因為有明以來,能得善終的錦衣衛指揮使實在是屈指可數。